第四十七章 合拍片

李虹的动作很快,第二天就把《编辑部的故事》的大纲发下去让大家讨论。

她虽然是艺术中心的领导,能够做出决定,不过这种内部讨论的流程不能免掉,要让下面的员工觉得自己的意见受到了重视,也能避免被人说成是独断专行。

就算是走走过场,流于形式,也要做到位,不给人留下话柄。

在单位工作就是这样,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在外人看来可能显得僵化,没有效率,但这是一个单位能够稳定运行的基础。

下面的员工不是傻子,看到大纲上的名字,心里就有谱了。

在华国电视台上班,还是负责电视剧制作,以前或许有人不认识林子轩,不过随着《渴望》的热播,林子轩的名字被圈内的人熟知。

电视圈内的人和观众看待一部电视剧的视角不同。

观众看的是剧情和演员,圈内人看的是制片、导演和编剧,这三者是一部电视剧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至于演员倒不是那么重要。

是电视剧成就了演员,还是演员成就了电视剧,这是很难说清的话题。

但在电视圈内,一般认为是电视剧成就了演员。

只要制片有手段,导演有能力,剧本出彩,演员还不是随便挑,说句不客气的话,捧谁谁红,演员就是流水线上的作业员。

很多时候都是说某某演员是某某导演捧红的,很少说某某导演是某某演员捧红的。

这是大多数电视制作幕后工作人员的看法,如此能彰显他们的重要性。

当然,演员对电视剧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那些演技好的演员,能提升电视剧的档次,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作为《渴望》的策划和编剧,林子轩虽然没有在观众中出名,却在电视圈里有了名声。

而且,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大家都在电视台上班,林子轩和慕姗姗的关系瞒不了人。

这时候,京城电视艺术中心只有二十多人,一部分是原来华国电视台的员工,算是李虹的亲信,一部分是李虹从外边拉来的帮手。

可以说都是李虹的人马,她对那些首鼠两端的人没有兴趣。

明白了李虹和林子轩的关系,底下的人自然清楚李虹想要拍摄《编辑部的故事》,除了个别人担心这个本子有点冒险外,其他人都没有意见。

毕竟有了《渴望》这部大热剧在前,谁也不敢说《编辑部的故事》就不能大火。

林子轩懂得做人,他把大纲和故事内容写出来,让大家参与后面的创作。

在单位吃独食会遭人嫉恨,利益均摊,和光同尘才是正道,这不是一个张扬个性的年代。

他不想让李虹难做,作为一个团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在和李虹商量后,他重点写作《外来妹》这个剧本,这个本子和花城电视台合作,可以为艺术中心换取资金的支持。

花城电视台在前些年就尝试了制播分离,花城有不少私营或者来自香港的影视公司。

他们的资金充沛,和当地电视台合作,采用内地演员和香港演员联合拍摄的方式,把香港的资金和演员推向内地。

这和台湾电视台想和大陆合作拍摄电视剧是一样的道理。

无论是香港还是台湾,都有局限性,没办法拍摄大场面,大多都是在摄影棚里拍摄。

比如要拍摄两个国家打仗,十几个人拿着兵器在那里乱打一气,这是斗殴啊还是打仗啊。

内地的山水风景,古朴的建筑和廉价的群众演员对他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京城电视艺术中心和华国电视台剥离后,台湾电视台想要获得到大陆拍摄电视剧的机会,就要来找李虹,双方签订合拍协议,才能获得大陆的入境拍摄许可。

台湾电视台对此颇为急切,他们刚过年就把剧本大纲发了过来。

按照双方的约定,剧本内容不能太过敏感,不能宣扬政治和暴力,不能涉及特殊年代和特殊历史人物等等。

台湾电视台发过来三个剧本大纲,一律是历史剧,都是数百年前发生的故事。

一个是讲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的故事,第二个是讲华国某个朝代一门忠烈,为国捐躯,家里的女人都成了寡妇,这些寡妇上战场报国杀敌的故事。

第三个是一部戏说剧,讲一位皇帝微服私访,下江南游玩,顺便邂逅美女,惩治奸人。

这三部剧都有大场面,是真正的大制作,没有几百万拿不下来。

相比较艺术中心的窘迫,林子轩只能苦笑,如果有足够资金,他也可以写什么大帝,什么皇朝的历史剧本,绝对不比台湾的这些剧本差。

这是大陆和台湾在电视剧领域的第一次合作,李虹特别重视,不想犯什么错误。

说是两家合拍,其实资金由台湾提供,主要演员和各种拍摄设备也由台湾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