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执念

剧组的整体氛围很好,唯一不和谐的恐怕就是姜文了。

姜文喜欢改剧本,他总想着能演的更好。

在国内的时候,他和冯小刚就为此争论过不少次,来了美国之后,他四处体验生活,在华人聚居区里观察美国华人日常的生活状态。

观察完了,他就琢磨着要改剧本,作为导演的冯小刚为了赶进度最不喜欢改剧本。

一旦改剧本,那准备好的布景和道具就要重新做,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资金。

姜文是部队子弟,冯小刚是军伍出身,两人的性格都比较直,不过姜文一向讲究以理服人,他会和你讲道理。

“你这不是捣乱么?”冯小刚不满道,“等你拍片子的时候我也去演个角色,也在你剧组里捣乱,看你受不受得了。”

姜文认真的看着冯小刚,看的冯小刚心里发毛。

“你想干嘛?”冯小刚担心道。

“我在想给你安排个什么角色,可你这形象让我很为难啊。”姜文一脸真诚地说道。

他和林子轩正在讨论那个有关青春期成长的故事,讨论的时间一般放在吃饭的时候,平时两人也没有空闲。

姜文会把自己记忆中的往事讲给林子轩听,林子轩负责整理出来,转化成故事情节。

姜文小时候在外地长大,等到上中学了才转到京城,他在中学的时候非常普通,无论是相貌还是成绩都是如此。

在那个时候也没有人在乎这些,学生不上课,四处乱跑,那是个充满暴力的年代,同时也有着不少美好的回忆。

部队大院里相对安静,没有外界那么多的纷扰,他们这帮不上学的学生整天就是想方设法的打发无聊的时间,发泄过剩的精力。

他们抽烟、唱歌、打架、招惹女学生。

那时候京城里流行一种“拍婆子”的游戏。

男生如果遇到自己喜欢的女同学,就藏在街道的拐角处,截住那位女同学,没话找话的聊天,要是那女同学愿意搭理他,那男生就认定这女生是他的女朋友了。

假如有其他男生接近这位女同学,两个男生之间不可避免的要打一场,输掉的主动退出。

为此,这帮人没少跟人打架,有时候还会弄得头破血流,这就是青春期的躁动。

“姜哥,你有没有拍婆子?”林子轩好奇道。

“没有,我那时候还不怎么懂事,就是跟着瞎起哄。”姜文颇为遗憾地说道。

林子轩比姜文小五岁,到他上中学那会社会上基本安定了下来,学生都要在学校上课。

正因为在中学的成绩不好,姜文第一年高考落榜,第二年去考的京城戏剧学院,这才走上了演员的路子,成为了华国的一线男演员。

说起来故事并不复杂,关键是如何能把简单的青春期故事进行包装,融入到整个大时代的背景之中,只有这样才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林子轩按照《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姜文的回忆整理出一份故事大纲,主要情节都有了,下面就是填充各种细节了。

反正以后姜文拍摄的时候还是会修改,写那么详细没用。

林子轩只是帮助姜文理顺他脑海里的思绪,说到底,这是一个属于姜文的故事。

他觉得以后不能再给这种有追求的导演写剧本了,太费劲了,这种人永远不会满足,永远追求精益求精,总是要把事情都弄清楚才会安心。

“你觉得这片子需要多少投资?”林子轩询问道。

“怎么着也得200万美金吧,不能比这部电视剧少了啊。”姜文理直气壮地说道。

林子轩非常无语,这句话彻底暴露了姜文菜鸟导演的本质,他对制作一部电影要花费多少钱完全没有概念。

《京城人在纽约》之所以投资那么高,是因为要全程在美国拍摄,你一个在国内租个大院子,找几个少年男女就能拍的片子怎么可能需要这么高的投资。

再说,就算是你要,估计也没有人愿意投资。

按照林子轩的估算,加上姜文乱改剧本的习惯,浪费的胶片,100万美金足够了。

这正是姜文想找林子轩做制片人的原因,他看重的是林子轩找钱的能力和省钱的能力。

一部二十一集的电视剧就能拉到150万美金,那找拍摄一部电影的资金还不是小菜一碟,他已经在想着回国后就筹备拍电影的事了。

对此林子轩哭笑不得,《京城人在纽约》能够拉到投资有多方面的因素,这算是上级部门交代的任务,加上提前卖出去贴片广告才能成功。

“那咱这片子也弄个贴片广告不就完了。”姜文自信地说道。

“问题是咱们觉得这个故事好没用,要让投资商和广告商也觉得好才行。”林子轩苦笑道,“这片子无论是故事、演员、导演都没有号召力,这怎么能被人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