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第一版

这件事在电影圈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大家在一起的时候都会聊上两句。

有人感慨总局的审查太严,有人觉得这几年张艺谋做事太绝。

自从张艺谋在国际上拿了几个大奖之后,他和国内电影圈的联系就没有以前那么紧密了。

他不缺拍片子的资金,外边有大把的投资商愿意出钱,他不需要在体制内委曲求全。

当国内的导演为了一两百万的拍摄资金求告无门的时候,他拿着几百万美金拍着自己想拍的片子,当国内的导演为了得奖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金牛奖特意为他改变了规则,允许合拍片进入评奖范围。

这种差距难免会让人有想法。

张艺谋和港台以及海外的电影人越走越近,忽视了和内地电影圈的交流,时间长了,关系难免生疏,交情也要依靠经营。

就像这一次,大家谈起张艺谋,愿意帮他说话的人不多,大多数人是冷眼旁观,有人甚至是落井下石,这是社会的常态。

林子轩从中得出一个结论。

做事不能太独,要讲究利益均沾,一个人不能占尽所有好处,否则总有吃苦头的一天。

由于电影《活着》没有通过审查,上面风声很紧,长河文艺出版社不愿意冒险,准备处理掉印好的两万册图书,出版社打电话问林子轩要不要。

林子轩就让出版社给他寄过来一些,反正不要白不要,就是送人也好。

这是有正规书号的图书,可以上市销售,只是出版社不想承担风险。

几天后,他到邮局领取包裹,发现有五个大麻袋,里面恐怕有几百本书,他其实只想要几十本就行了,没想到出版社这么大方。

出版社剩下的一万多册估计都被当成废纸处理了。

林子轩把麻袋装到车上,运回家中,辛苦的卸下来,放到客厅里,对着这五个大麻袋,他不由得发愁起来。

就算是认识的人一人送一本,也就几十本,那些没交情的人也不好意思送,人家还以为他在显摆呢,这事儿还真没什么好显摆的。

这些书放在家里占地方,捐给图书馆估计人家也不会要这么多。

这时候,慕姗姗下班回来了。

“怎么这么多?你不是只要了几十本么?”慕姗姗惊讶道。

“我觉得这是出版社在表示不满,给我出难题呢,你说咱们家就这么大地方,放哪儿好呢,总不能用来引火吧?”林子轩说笑道。

“说什么呢,这可是你出版的第一本小说,哪儿不能放啊。”慕姗姗不满道。

“这倒是,没有一本出版的小说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作家,这下子咱们家终于有俩作家了,可惜这本书没挣到钱。”林子轩自嘲道。

“这不是钱不钱的事,你这本书比我写的那本重要多了,我那本别人看看就过去了,你这本能够流传下去,以后总有体现它价值的时候。”慕姗姗自信道。

“你这么一说我不打算送人了,这可是第一版啊,出版社的销毁之后,剩下的都在咱们手里,太稀有了,都能拍卖了。”林子轩调侃道,“到时候咱们一年拍卖十本,这也够拍卖个几十年的。”

“瞧你那小气劲,真到你那么出名的时候还在乎那点钱啊。”慕姗姗鄙视道。

“也是啊,还是送人得了。”林子轩点头道。

俩人卷起袖子,打开麻袋,把里面的图书整理出来,一摞摞的放在桌子上,总共五百本,看起来还挺壮观。

整个房间内弥漫着一股油墨的香味,这是书香。

慕姗姗拿起一本书,封面相当简单,就是一幅抽象画,还有一段摘自书里开头的文字。

“我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时候,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那一年的整个夏天,我如同一只乱飞的麻雀,游荡在知了和阳光充斥的村舍田野。”

《活着》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或许以后再出版这本书的时候,封面上会印上一连串的荣誉,比如被张艺谋拍成电影,或者获了什么大奖,被名人评价等等。

这是第一版,最简单的一版。

有了这几百本书,房间里书香不散,总能闻到油墨的味道,朋友来做客的时候会夸赞,你们真不愧都是搞文艺的。

“咱们这算是书香门第了。”林子轩玩笑道。

林子轩和慕姗姗拿着小说送人,都是送给相熟的人,或者说值得送的人,也有熟人会上门讨要,这是关系特别好的。

想知道林子轩的圈子里有那些人,只要看这人手里有没有第一版的《活着》就清楚了。

他第一批送的自然是葛优和冯小刚等人。

电影《活着》不能在国内上映,对葛优有不小的影响,这毕竟是他主演的电影,准备了那么长时间,没办法被国内的观众看到实在是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