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演员

林晓玲是第一次接触国外的电影人,感觉很新鲜。

“老哥,那个日本人问我有没有拍新片的打算,要是有剧本的话可以先给他看看,他说会帮我争取投资,原来这就是拉投资啊,还挺轻松的。”林晓玲兴奋道。

“你别高兴的太早,这帮人是无利不起早,你的剧本要是没新意,他才不会帮你呢,人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林子轩泼冷水道。

想起当初和姜文到香港拉投资的经历,林子轩表示不高兴了。

市山尚三这么说是因为林晓玲已经有一部拿得出手的影片了,起步不错,下一部影片成功的几率很大,这是他愿意投资的原因。

国内不少导演都面临着拉不到投资的困境,林晓玲算是幸运了。

“别理他,他是羡慕你呢。”慕姗姗揶揄道。

“我这是实话实说,他们这帮电影人走的是电影节路线,投资的都是小众文艺片,就是那种悲情和灰色的电影。”林子轩解释道,“这种片子拍多了,人生观都会被改变。”

林子轩并不抵触文艺电影,电影毕竟是一门艺术,他想做的是把商业和艺术弄平衡了。

他不想林晓玲拍太多这类悲情的或者社会边缘群体的片子,而且,女导演往往会拍摄同性恋题材,他觉得还是拍点正常的片子为好。

“我们做导演又不是演员,分得清现实和剧本,演员会入戏,导演可不会,这是作为导演的基本素质。”林晓玲辩解道。

“行了,不和你说了,你就在这儿等着颁奖吧,我和你嫂子要开始旅行了,这都耽误三四天了。”林子轩转移话题道。

“等等,我和那个日本人说正在参与拍一部片子,就是《小城之春》,听说田导也在里面,他好像很有兴趣。”林晓玲交待道。

“这部片子不接受其他投资,咱们自己拍好了。”林子轩考虑了一下,决定道。

《小城之春》不是资金的问题,主要还是演员的表演。

当然,有了充裕的资金画面可能拍的更精致一点,或者能请来巩俐这种国际明星,但不能保证就比现在的效果好。

再说,林子轩还是希望这部片子是国产片,而不是合拍片,版权要全部属于好梦公司。

这是他给好梦公司准备的一张名片,以后提起好梦公司或许没人知道,但说起《小城之春》的投资公司,大家就会有印象了。

实际上,他想和日本电影公司合拍的不是文艺片,而是商业片。

文艺片赚钱有限,商业片才有无限商机,日本经济虽然低迷,可每年都会贡献可观的票房收入,成为好莱坞电影在亚洲的票仓。

林子轩对日本文化了解不多,只知道日本人喜欢看漫画、悬疑小说和恐怖电影。

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尝试一下。

他叮嘱了林晓玲一番,让她和徐静蕾照顾好金亚琴,老太太不懂外语,平时要有人跟着,在酒店里还没事,出去就要特别注意了。

然后,他就和慕姗姗一起出发了。

慕姗姗以前主持过《方大综艺》,做过那个节目的外景主持人,在世界各国旅游,虽说辛苦,却也有很多的收获。

比如看地图的能力,找车站的能力,和当地人沟通的能力,还要有一点点语言上的天赋。

就算不是野外生存达人,也不用担心会在日本迷路。

他们没请导游,背着包就离开了东京,前往北海道,旅游嘛,这样才有意思,跟着旅行团就失去了探索的乐趣。

当然,两人不是没有准备的乱逛,而是事先打听清楚了各种景点。

他们在书店街买了两本旅游指南,按图索骥,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了。

旅游倒是不在于看什么景致,只要俩人在一起就好了,这种每天一起做一件事,互相依靠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泡了温泉,品尝了美食,享受着假期,偶尔也会发生一些小争执。

等两人回到东京的时候,电影节的颁奖典礼才刚开始,林子轩不想错过这个时刻。

如果《我们俩》没得奖,他要安慰一下妹妹,要是得奖了,他也要和妹妹一起庆祝。

慕姗姗带着林晓玲和徐静蕾到商厦里购买用来走红毯的礼服,那些女明星们都会找专门的服装品牌定做礼服,她们还没出名,只好将就一下了。

金亚琴老太太不愿意买新衣服,她坚持穿自己的衣服,认为朴素就是美。

这是华国七八十年代的观念,那时候大家一水的工作服,朴素到了极点。

老太太见过大世面,在京城话剧团表演话剧被领导人接见过,这种电影节对她来说是小场面,一点都不怵,像没事人一样。

有生活阅历的老人就是这样,见惯了风雨,对这些事情看得很淡。

林晓玲和徐静蕾还达不到这种思想高度,分别挑选了适合自己的服装,毕竟是第一次参加国际电影节,总要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