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优势

过年之后,好梦公司正常上班,第一件事是把于东正式介绍给公司的员工。

于东今年二十六岁,相当年轻,刚进公司不会担任总经理的职务,而是宣发和市场部门的主管,属于管理层之一。

好梦公司目前分为几大块,一块是创作部门,这是公司的核心业务。

一家影视公司只有具有强大的创作能力,才会具有竞争力,这个部门由林子轩负责。

第二大块就是宣发部门,负责影片后期的宣传和发行。

市场部门主要负责广告业务和市场调研,分析观众的喜好,以及其他影视公司的动向。

接下来是后勤部门,包括财务和采购等等,辅助其他部门的工作。

最后还有一块是艺人经纪,这个还没有发展起来,目前只签约了几名演员,像是张国立、刘蓓、俞飞鸿、傅标、张涵于等人。

傅标和张涵于是冯小刚指定的演员,算是冯家班的成员。

其他如陈道明和王志文,大家虽然关系好,可人家都有工作单位,不会和影视公司签约。

之所以说没发展起来,一个是签约的演员不多,还有就是各种配置不够完善。

作为经纪人,要给旗下的艺人提供发展规划和演出机会,保护艺人的利益不受侵害。

这个部门是林子轩在管理,他在自己公司拍的影片中用自己的演员,或者推荐这些演员出演艺术中心拍的电视剧。

只是,他对怎么做经纪人并不在行,以后需要找个人具体负责。

于东有半年的时间熟悉好梦公司的业务,如果称职的话,就会升任好梦公司的总经理。

这半年是考察期,林子轩不会一开始就把大权交给于东,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于东对好梦公司相当有兴趣,以前大家只是合作的关系,了解不深,现在可以全面和详细的了解,他想知道好梦公司为什么会成功,不过在此之前,他会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宣传发行对他来说驾轻就熟,他要给每一部影片制定适合的宣传方案。

经过几天的磨合,于东熟悉了自己的工作职责。

他惊讶的发现,在好梦公司的市场部竟然还有网络业务,一个关于影视方面的论坛。

在目前国内的电影行业,没有哪家公司会重视网络,他们可能根本不会把电影和网络联系起来,或者说不知道网络是做什么用的。

这个时候好梦公司已经想着利用网络做宣传了,现在的作用或许并不大,但以后就很难说了。

作为年轻人,于东对网络这种新鲜事物同样感兴趣,并认为以后上网的人会越来越多,网络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他似乎明白了好梦公司成功的原因了,那就是超前的思维。

当别人没想到的时候,他们想到了,于是取得了成功,这不是说他们具有创造力,而是善于学习和借鉴。

比如贺岁喜剧,香港很早就出现了这种影片。

大陆的电影人看不上这类片子,可放到冯小刚手里,变成了京味喜剧,受到观众的欢迎。

再说网络宣传,国外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模式,不过内地的网络才刚刚发展起来。

比别人多走一步,从而让好梦公司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优势。

林子轩倒不觉得有多大的优势,这个社会发展的很快,今天的优势到明天可能就被追上了,这个世上永远不缺少聪明人。

《小城之春》的剧组要前往江南了。

此时的京城还是冬天,南方已经春寒料峭,正是拍摄这部影片的好时机。

好梦公司找了几辆车子,其中一辆卡车装得是价值百万的古董家具,演员和剧组成员乘坐商务大巴,还有一辆面包车装着拍摄器材。

这部片子的前期筹备早已完成,接下来就是开机拍摄了。

随行的还有一位日本人,正是林子轩在东京电影节上遇到的市山尚三,他对这部片子感兴趣,特意过来探班。

在一部影片拍摄的过程中,有些感兴趣的导演或者电影人会过来探班,这是正常现象。

在国际上,电影节的组委会每年都会委派电影人到各国做这种甄选的工作,遇到特别好的片子,他们会推荐给电影节的组委会。

比如《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是法国电影人让路易推荐给了意大利人马克穆勒,从而进入了威尼斯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

这些电影人更为重视成名导演的作品,同时也不放过一些有潜力的导演。

田状状作为第五代导演,以风格独特著称,在国际影坛有一定的影响,引起市山尚三的关注一点都不奇怪。

林子轩打算把《小城之春》送到威尼斯电影节,事先和马克穆勒打了招呼。

马克穆勒是个华国通,在七十年代曾到京城留学,对华国的文化十分向往,他当时研究的是人类学,后来看到华国的电影,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