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文凭

通过论文答辩,慕姗姗拿到了京城广播学院电视文化传播专业的硕士学位。

对她来说,就是走个形式,答辩没什么难度,主要是写论文花费了不少时间的精力。

慕姗姗一直比较忙,抽不出时间来,而且她对待这件事比较认真,不愿意随便写篇论文应付过去,才拖延到现在。

林子轩取笑她这是学霸综合症。

在学校里,其他同学考六十分就会开心不已,终于过了及格线,学霸们不一样,他们考九十九分和拿零分一个模样,非要满分才行。

要是看到一位学霸垂头丧气的走出考场,千万不能认为他考砸了,否则你会受到打击。

慕姗姗虽然不是那种一定要拿满分的人,却对自身要求很高。

林子轩在这一点上和慕姗姗不太一样,他是个追求八十分的人,八十分是个不上不下的成绩,既不会不努力,也不会把自己逼得太紧。

他给自己留下了缓冲的空间,进退自如。

这样的人或许会活的悠闲自在一点,却很难成为顶尖的存在,那些顶尖的人往往是追求完美的人,也就是一心要拿满分的人。

各人选择的生活方式不同,人生的道路也不同。

京城广播学院在九八年成为了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不过慕姗姗不打算继续考博士了。

或许是受到林子轩的影响,慕姗姗的心态变得平和不少,尤其是有了女儿之后,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孩子身上,不再过于追求事业了。

如何兼顾职业和家庭是困扰这个时代职业女性的重要问题。

说起来,两个人在一起生活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会互相影响和促进。

这些年,如果没有慕姗姗在一旁催着,林子轩或许走不到这一步。

他可能只会写写小说,混混文艺圈,却不会开公司,成为引领国内影视行业风潮的人物。

如果没有林子轩,慕姗姗或许会成为华国电视台著名的新闻主播,数年后甚至是主持每晚七点的《华国新闻》,也就是观众所说的“国脸”。

《华国新闻》的主持人基本上都是京城广播学院播音专业本科出身。

以慕姗姗的身世背景,在华国电视台新闻主播的职位上熬上十年的资历,到了两千年就有机会主持《华国新闻》。

这或许正是李虹当初为女儿规划的人生道路。

然而,在林子轩的影响下,慕姗姗成了著名的综艺主持人,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这个道理。

生活总是充满着意外,没办法把控方向,就像是大学生的命运一样。

今年有经济学家向国家高层提出了高校扩招的意见,扩招的幅度在一倍以上。

他们提出几点理由,其一华国的大学生数量远低于世界上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

其二由于国企改革,有上千万的下岗职工进入劳动力市场,为了不让年轻人和下岗职工竞争,就把他们送到大学里去。

其三国家要保持经济增长率,就要扩大内需,子女上大学需要老百姓花钱,促进了消费。

其四高校有能力扩招,此时一个老师只带七名学生。

总结起来,就是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

这是高校扩招的主要原因。

有意思的是高校扩招的建议是经济学家提出来的,而不是教育学家,所以这是一次经济行为,而不是教育决策。

报纸上对此有一些争论,不少教育学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认为扩招应该循序渐进,当前高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无法满足扩招后的教学要求。

而且,不能把现在的问题推到以后解决。

扩招之后,或许能暂时缓解社会上的就业压力,可四年后呢,这批学生毕业了,还是照样要走向社会,面临就业。

扩招一方面给更多年轻人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另一方面大学教育从精英转向了大众。

为了祝贺家里出了第一位硕士生,林子轩带着家人出去吃了顿饭。

在这个年代,硕士生已经不稀奇了,他就是借着这个理由一家人热闹热闹。

“老哥,嫂子都硕士了,你这个文凭有点低啊。”吃饭的时候,林晓玲埋汰道。

“改天我拿个博士给你瞧瞧,现在拿博士又不难。”林子轩谈定道。

这倒是实话,不少高校会定期举办培训班,只要交钱就能上,去不去上课无所谓,到时候发毕业证,硕士博士都有。

其中最好拿的是工商管理一类的学位。

一些八十年代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学历水平普遍不高,就是遇到了好时候,胆子大一点,发家致富,成为著名的企业家。

到了他们这个层次,不缺钱,缺得是文化底蕴。

遇到记者采访或者参加交流活动,如果说自己是小学毕业,有点拿不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