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报道

林子轩不像徐静蕾有那么多感慨,他觉得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他没有那种我捧红你,你就要为我卖命的思想,那是封建家长。

在旧社会或许行得通,现在都是新世纪了,讲究的是合作共赢。

他让徐静蕾自主选择,有人情的成分在里面,也是因为徐静蕾如今有了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选择。

像巩俐那样走国际化路线,最好是和好莱坞的经纪公司签约。

这不影响徐静蕾和好梦公司的关系,好莱坞的经纪公司将负责徐静蕾在北美地区的演艺工作,包括接戏和广告等等。

同样,他们会从中抽取提成。

通过《卧虎藏龙》成名后,徐静蕾在好莱坞的片酬能拿到八十到一百万美金。

这和李连节一千万美金的片酬无法相比,不过和巩俐相差不多。

如果徐静蕾想朝着其他方面发展,比如成为导演,林子轩同样支持。

以俞飞鸿为例,她看到一部心动的小说,推荐给了林子轩,想拍成电影。

林子轩看了看,小众的文艺题材,赔钱的可能性极大,即便以俞飞鸿目前的影响力,也不能改变国内观众的观影兴趣。

巩俐拍的片子照样会赔钱,这是由市场决定的。

但林子轩没有拒绝,而是让她继续打磨剧本,做好充足的准备。

就算赔钱,也能赔的少一点。

他支持旗下演员的各种想法,多方面发展,不过是在他们成名之后。

对于那些还没成名的演员,安心的拍戏才是正途。

所谓演而优则导,这说明你在一个行业成功了才有资本进入另一个行业,否则可能两边都做不好。

从另一个方面讲,如果一味地让演员拍戏,不注重演员的自身需求,可能导致双方的关系出现裂痕。

这种事情并不少见,还有对簿公堂的案例。

林子轩想让好梦公司保有一点人情味,即便真的离开,也是好聚好散。

俞飞鸿和徐静蕾还好,心性比较淡然,对利益看得不重。

有些演员出名后想自立门户,成立影视公司或者自己的工作室,这无可厚非,谁都想自己做主,赚得多一点。

只要没有什么矛盾,林子轩同样支持。

他反感的是那种离开公司后不懂得感恩,和公司反目的人。

所以,在签约演员和招收员工的时候,他更看重品性。

就算再有才能,如果品性不佳,林子轩也不会招进公司,这是原则。

飞机降落,好梦公司一行人走出机场。

由于在金莺节期间,机场有大批记者和粉丝蹲守,俞飞鸿和徐静蕾是这次电视节邀请的主要嘉宾,成为记者关注的对象。

他们刚出机场就被记者围了上来。

好梦公司的工作人员对这种阵势相当熟悉,从容应对。

不能太过冷漠,要回答记者几个问题,也不能停留太久,影响机场正常运营。

在机场安保人员的配合下,好梦公司的演员接受记者的拍照和采访。

十分钟后乘坐金莺节组委会派来的车辆离开。

作为国内影视圈的重量级人物之一,林子轩在金莺节上的活动不少。

这是一个交流的平台,主办方安排影视公司的老总们畅谈电视行业的发展。

还有湘南卫视的一个访谈,以及出席自己公司电视剧的宣传工作,最后是参加金莺奖的颁奖典礼。

在酒店休息一晚,林子轩没想到自己上了一家湘南本地报纸娱乐版的头条。

头条的内容来自于一张照片,好梦公司的人从机场走出来。

照片上,林子轩穿了件黑色风衣走在前面,身边是俞飞鸿和徐静蕾,身后是公司的其他明星,两边是公司的工作人员。

这么一大帮明星一起出来,的确很有看头。

然而,照片的焦点没有对准明星,而是对准了林子轩,突出了林子轩在其中的地位,把其他明星放在了陪衬的位置。

不得不说,摄影师选取的角度很好,让林子轩看起来有一种众星捧月的气势。

这篇报道的名字叫做《林子轩的影视王国》,重点介绍了好梦公司和林子轩的发展轨迹,认为好梦公司已经有了国际化的雏形。

报道列举了一些材料。

好梦公司在演员方面拥有包括葛优、俞飞鸿和徐静蕾这样的国际影星,还有众多国内的一线演员。

在导演上有冯小刚和林晓玲这样的大导演,还培养了一批青年导演。

好梦公司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和好莱坞电影公司合作,这一切都表明这家公司正在走向国际化。

林子轩正是这家公司的带头人。

可以说,一个围绕着林子轩的影视王国正在形成。

整篇报道言过其实,过于想当然。

报纸在照片旁边还加上了备注,用了“王者风范”四个字来形容林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