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东方欲晓 第八十八节 抓住一切机会

陆为民没有回家,实际上他也没有家好回。

地委行署机关有食堂,和南潭情况一样,大多也是机关的单身汉们和家属没来的干部们吃饭所在,早中晚三顿都有,机关事务办补贴一部分,价格便宜,味道也还行,所以吃的人不少。

夏力行有时候在机关食堂吃,有时候则要回家,要根据家属工作情况而定。

这也是高初专门交待给陆为民的,夏书记爱人在地区中心医院工作,如果不当班或者没有手术,就要回家做饭,那么夏力行就要回家吃饭,而当班或者有其他工作,夏力行又没有接待饭局,自然也就在机关食堂凑合了。

作为秘书,陆为民自然不可能把夏力行送上车那么简单,他得先送夏力行回家,然后再回机关食堂来吃饭,虽说这有些累赘,但却是规矩。

在夏力行没有明确表示不需要自己送之前,就得一板一眼的按照这规矩来。

回到机关食堂时,已经没有多少人了,甚至不需要排队,陆为民就径直到窗口装上饭菜。

两荤一素八毛钱,机关事务办补贴八毛,也就是按照一块六毛钱的标准来办,在现今丰州这个物价水平下,也算是不错的了,至少陆为民觉得还行。

扫了一眼四周,陆为民没有发现其他地委行署领导,只有孙震独自一人坐在一张靠窗的圆桌上吃着饭。

陆为民迟疑了一下,不知道自己该不该过去,但随即心中一动,脚步稍稍偏离了一边,沿着食堂中间走过去。

“孙书记。”

“哦,小陆,来了,夏书记回家了?来,来,就坐这儿。”孙震抬起头来,点点头招呼对方入座。

陆为民立时感觉到周遭至少有十来双目光落在自己身上,不过他并不在意。

这十多双目光里其实绝大部分内心都是希望能够有机会坐在孙震旁边的,但是谁也没有坐到孙震旁边。

没得到领导的点头就冒然过去坐着,万一被领导觉得你这个人不懂礼数,印象就毁了,另外这周围这么多人看着,屁颠屁颠跑过去讨好领导,似乎也有些下作的嫌疑。

孙震来丰州也有一段时间了,不少人都知道这位分管党群的副书记不太好打交道,性格很鲜明,这也就意味着一旦落下一个不好印象,那就不太好改变,所以孙震出现在机关食堂里时,除了自认为够得上说话的角色外,一般人都不轻易去靠近。

陆为民出现在孙震身旁,让很多人目光立即汇聚在他身上,这个陌生的年轻人是哪路神仙?居然敢这样大模大样的一屁股坐在了孙震旁边?

“嗯,夏书记回家吃饭去了。”陆为民捧着饭盒放下,“孙书记一个人过来,怕是不习惯我们这边的伙食吧?”

“有啥不习惯?挺好,我们昌江口味都差不多。”孙震瞥了一眼眼前这个年轻人,安德健把他安排给了夏力行当秘书他并无异议,这也轮不到他来插言。

安德健有这个权力,关键在于夏力行自己怎么感觉,不过孙震对这个年轻人还是很有好感的。

有时候决定一个人印象往往就是那么一两件事情,而这好印象一旦形成,连带着他做其他事情也会自然纳入对方视线,下意识的往好的方面想,而坏印象一旦定型也一样,无论他做什么,你都会下意识的琢磨其中是不是存在什么问题。

安德健那篇京九铁路对扶贫工作的造血功能文章给孙震很深印象,而原稿甚至是构思都来自眼前这个年轻人,而一趟南潭行,唯一亮点也是这个年轻人给自己的,既有宽阔的视野和不落俗套的思路,又有很扎实的执行力和作风,安德健把这样一个人物放在了夏力行身旁,的确是很巧妙的一着。

连孙震都很高看安德健的这一手,能当上地委秘书长,在用人方面的确是一个高手。

“孙书记好像不是我们昌江人吧?您的口音带点儿皖中口音啊。”很自然的到食堂窗口去舀了两碗素汤过来,一碗放在了孙震饭盒旁边,陆为民这才坐定。

孙震吃饭慢条斯理,喜欢细嚼慢咽,和陆为民自个儿吃饭截然不同,而且吃完饭后还喜欢喝一口汤,陆为民几乎是下意识的把前世中的一切沿袭了过来。

“咦?”孙震大感惊讶,他的籍贯是福建,父亲是泉州人,母亲却是皖中人,一直读到初中毕业才随着父母迁到昌州,算是文革后的首批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分到了昌江,自认为自己皖中口音已经在从大学到工作这十来年里销蚀得差不多了,却没有想到眼前这个年轻人如此心细,居然能分辨出自己的皖中口音。

丰州这边知道他是皖中人的几乎没有,就连档案上自己的籍贯也是福建泉州,孙震当然不会知道眼前这个人对自己却是知之甚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