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无限风光在险峰 第十一节 胶着,妥协
“老高,谈谈你的看法吧。”田海华平静的道。
即便是高晋支持邵泾川,田海华还是有把握把这个意见提交到常委会上去获得通过,所以他很笃定。
“对宋州的综合情况我还不是很了解,但是据我所知,宋州这几年经济发展遇到很大困难,这也是导致宋州社会局面不太稳定的原因之一,一个市委常委哪怕不分管经济工作,但毕竟常委是决策班子一员,所以我觉得选拔一个比较懂经济工作的干部,会更有利于宋州。”
高晋说得很原则,他支持选择一个在经济工作上具有一定能力的干部,至于是本地干部还是外边选调干部,他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一定要回答,那就是谁更合适谁上。
老滑头!田海华和邵泾川几乎同时暗自骂道,但你不能说高晋所说没有道理。
他是分管经济工作的副书记,考虑问题当然要从他所在位置出发,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是把经济工作提到了首位,常委是一地决策机构成员,具有较强经济工作能力,当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而且他这样来一招,也就卸掉了田海华和邵泾川碰撞的焦点所在,避免直接成为双方对垒的胜负手,那不是他现在想要的。
“唔,老高说的也有道理。”田海华轻轻点点头,高晋这表面上是不偏不倚,但是田海华却知道这是高晋在划下道儿,当然这种画道是对自己有利的。
如果能够选择一个在经济工作能力上有所建树的角色,他高晋当然愿意支持,但如果无法满足他的要求,那么投反对票也不能怪他言之不预。
“老汪,你呢?”田海华的目光终于落到了汪正熹身上。
对于这位省委副书记,田海华相处几年,虽然磕磕绊绊不少,但是总算是平稳的走了过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汪正熹是典型的就事论事派,只看重事情本身,而不太容易被其他人的意见所左右,加之其本人是从昌州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的干部,所以在省委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汪正熹对于田海华和邵泾川的暗战了然于胸,说实话,如果从平常时候来看,一个宋州市委常委算不上什么,但是这个时候两个人发生争执,就显得耐人寻味了。
但汪正熹也知道宋州现在的情况的确不太好,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
安德健离去,马德明的落马,使得尚权智在宋州的控制力影响力受到相当大削弱,童云松不是一个合适人选,当那个市委副书记很勉强,对尚权智能不能起到足够的支持作用很难说,在这一点上当时汪正熹也是不太认同的,但是田海华与邵泾川达成了妥协,他也就没有再多言。
只是谁都没想到马德明出事,才会弄出这么大状况,这其中龚德治又在里边扮演了什么角色,汪正熹都有些怀疑。
田海华要力图在他离开之前确保宋州局面的稳定,这一点汪正熹很清楚,但是邵泾川有什么意图,汪正熹就有些吃不透了。
很明显邵泾川中意的人选不是最合适人选,这甚至可能会引发宋州局面更进一步不稳,从副市长提拔一个到常委上来,那么也就意味着副市长需要填补一个,这对于宋州情况已经不稳,尚权智的主导权受到挑战的情况下,很不合适。
“田书记,我看宋州这个常委人选大家都很关注,宋州情况不太好,这让我心情很沉重,宋州是我省第二大城市,全省区域副中心,可以说从建国以来,宋州一直是作为我们昌江的第二中心在建设,但是走到今天这一步,我觉得我们都有责任,现在情况不佳,我们应该要考虑长远一些,要从今后两年三年乃至三年五年来考虑,对宋州班子的调整要有一个更长远的通盘的考虑,不能再这样修修补补,这一点组织部要有明确方案,否则宋州一直这样下去,我担心怕是要出大事。”
汪正熹的话一出来,田海华和邵泾川都是微微一震,这话无疑是在提醒和警告二人,不要把宋州拿来当战场,宋州耽搁不起折腾不起了。
田海华脸上露出一抹沉思的表情,他虽然有所触动,但是他还是坚持认为自己选中的人选是合适的,而邵泾川却触动颇深。
汪正熹是在提醒自己,要着眼长远,不要只顾着这会儿和田海华博弈角力,宋州不是田海华的宋州,而是昌江省委领导下的宋州,你邵泾川要有更高更远的视野心胸,下一步轮到你邵泾川掌舵时,宋州局面如果真的失控,能不能扭转过来?而扭转不利,又是谁的责任?
无论尚权智是谁的人,作为省委书记,你都得要考虑宋州的大局稳定,而不是市委书记市长是什么人,可以说以当下宋州的局面,无论谁来担任这个市委书记市长,或者说班子成员的调整,只要能稳住局面或者扭转局面,作为省委书记他就要毫不犹豫的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