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卷 谁主沉浮 第一百二十一节 农业
陆为民略感诧异。
他是对农业工作有一些想法看法,但是他感觉之前他和孙慕河探讨农业发展前途时,谈农民如何就地转化,通过农业来实现自己收入而不能都把目光聚焦于外出打工时,孙慕河更倾向于吸引一些外来资本项目和企业到本土来建设与农业相关的项目,既包括现代农业项目,也包括一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自己关于如何培育本土农业种植大户、专业养殖种植合作社和本土加工项目时,孙慕河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热情,怎么现在孙慕河态度又有些变化了?
“哦?慕河,是不是有什么感触?”
“嗯,感触颇多。”孙慕河也没有掩饰什么,“这几个月我都在收集相关的资料,也去陕西和湖南、四川考察了一些地方,加上我们自己的一些经验教训,还是有感悟和触动的。”
“说来听听。”陆为民也来了兴趣。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觉得还是闭塞了一些,觉得其他地区在这方面比我们做得好,因地制宜地培育本地大户,知根知底,可以在风险规避上做得更好,融资和财政补贴上也能更大胆一些,而外来企业,委实让人不放心,搞土地流转,签二三十年约,两三年内把补贴骗到手,毁约跑路的例子不少,这不但极大的挫伤了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而且也损害了基层政府的威信,而从本地培育起来的,哪怕所费周折多一些,投入大一些,但是风险却可以相对降低。”孙慕河双手合十,肘部撑在膝盖上,身体微微前倾,脸上露出思考的表情,“当然我们也不是一概而论,但是在吸引外来企业进入这一块时,一定要慎重,要尽可能选择规模大、信誉好、有底子的企业,而不能被一些企业描述的美好前景所迷惑,地方政府也要做好监督核查责任。”
陆为民大略知晓了情况,孙慕河所说的那种情况不是偶发,而是出现了好几例了。
随着工业制造业的集体萎靡,资本开始转向劳动密集型和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农业,在这方面中国有复杂丰富的土地气候资源,同时又有大量附着于土地上的熟练劳动力,发展现代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资本进入现代农业是在所难免,但是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门槛进一步降低,这既给了本土一些种养大户和专业技术人员以机会,同时也吸引了一些跟风资本想要从中捞一笔就跑的欲望,尤其是在中央和省上相继出台了扶持现代农业产业的政策之后,这些想要捞一笔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相比之下,如果扶持本土的种养大户和专业人员,这方面的风险就会降到最低,同时也可以更和谐的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当然在信贷扶持和政策支持上就需要更大的投入。
“慕河,看来你这段时间还是有所收获啊。”陆为民满意的点头,“老奚工作比较忙,抓扶贫这一块的精力可能就没有那么多,办法经验也不及你,这方面你要多主动一些,农业扶贫和旅游扶贫我认为是目前最适合我们昌江本地实际的,农业扶贫不在于抓哪一个大项目,而在于结合本地实际形成一个机制,要让老百姓知晓我们怎么能够通过这样做就能解决我们收入增加问题,而不需要外出打工,还能照顾到家庭,这方面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研究和细化职责职能,做好配套服务。我一直坚信留守在本地的农民之所以无所事事,并不是说他们天生就懒,而是没有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致富增收方式,固然好逸恶劳是人之天性,但是在看到和我差不多的人都能稳定的通过双手增收致富,就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我相信这个吸引力还是巨大的。”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一些倾向,不要一拥而上,一种猕猴桃,大家都去种猕猴桃,一上出口柠檬项目,大家又都跟风去上柠檬项目,一说草莓种植,大家又一窝蜂的种草莓,市场容量始终是相对固定的,这种跟风式的做法不可取,十多年前我在南潭工作时其实也就是遭遇了这种情况。”陆为民顿了一顿,“另外各地情况不一致,也需要区别对待。我总是觉得农业在咱们昌江是大有可为的,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制造业进入饱和阶段也是一个大趋势,要提升,要转型,这是大家所期望的,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要一拥而上去升级去转型呢?我看不可行,也做不到,那么我们就要转变思路,像昌州、宋州乃至昆湖这一圈,城市经济相对发展较为成熟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那么在农业这一块上也还是有看点的,比如观光农业、庭院农业。”
孙慕河抚摸着自己的下颌,都说这位省长是搞工业起家的,对工业产业培育有着其他人没有敏锐嗅觉和深远目光,他孙慕河也是省发改委出来的,对工业自然不陌生,但是现在他感觉这位省长对农业的兴趣甚至远胜于工业,据他所知,陆为民和恽廷国的交流沟通并不多,更多都是程序上的意见交换和任务安排,而对自己,对农业这一块的关心关注远超其他,不能不让他感到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