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超市有竞争对手了
两人第一次见面沟通,还算愉快。甚至刘勇好觉得,不管冯宇是否入股民生银行,但冯宇说了想要参与到光彩事业中,这就足够了。
不过最终这个决定权,也不是在刘勇好手里,虽然刘勇好是发起人之一,但最终决定的,还是国家。
冯宇也不着急,这事儿要是能拖到九八年就更好了,现在投资,明显不划算,但到了九八年之后,他在亚洲金融风暴上必然能大赚一笔,到时候正好有钱可以投进来。
再说他也问了,这民生银行想要成立,明年都不一定可能,最快可能也得九六年了,那冯宇还不如让别人先投资,然后等九八年再入股呢。他想在民生银行贷款,至少短期内是不可能了。
泰华超市想要扩张,还得找其他银行贷款。国内的银行冯宇来联系,付光正他们去联系香港的银行,最终看看谁能谈到的贷款更高,条件更好,就从哪边贷款。
不过冯宇想起前世李泽楷贷款的事儿了,靠着一个项目,就能凭空贷出来巨额的资金,那这次应该也没问题吧,毕竟这泰华超市里面,可还有李嘉诚的股份呢。
冯宇认为,眼下资金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选址,开店,避免其他竞争对手出现。
而此时前世一些超市的雏形其实在国内已经有好几家了,比如华联什么的,注册的比泰华超市更早,但规模不大,产品种类、服务态度、货物摆放、广告宣传、营销手段等,皆跟泰华超市有很大的差距。华联虽然也要超级市场,但就只能算是自选商场。
可不得不说,地段好就很重要,有一定的稳定客源,也非常重要。
就在上海,华联的超市,就非常影响泰华超市的发展。他们此时虽然只有两家店,但销售额可不低。
可自从泰华超市在上海开业,并且也有两家店以来,华联超市的销售额就开始下滑,这个月更加明显。
冯宇他们的策略就是,抢走华联的市场,毕竟华联的管理模式、经营方式、还有物品摆放、进货渠道、营业面积等多个方面,都无法跟泰华超市相比,就连超市的楼都是那种老旧的楼,外面电线从上面过去,乱糟糟的,哪儿有泰华超市看着那么干净大气。
上海那边的店长也开始从华联超市挖人,本来泰华超市的工资就是比华联的高,更何况待遇更好,还有很明确的晋升途径。
在泰华超市入职的时候,都会被告知,泰华超市要继续连锁扩张,会有很多新店开业。到时候如果他们去了新店,那基本上工资待遇都能上调,还能当上领导。
而且新店不一定距离上海多远,可以在苏杭,也可以就在上海,说不定离家更近了呢。
泰华超市还仗着渠道更好,进货价更便宜,派人去华联查看对方的价格,然后以更低的价格销售。
最初冯宇以为超市的利润不会有太高,百分之二十就顶天了,但真开起来之后才知道,此时超市的利润,简直太高了啊。
比如一双丝袜,在商场卖十块钱,而进货价呢,只有三块多钱。泰华超市卖八块钱一双,利润翻倍还多呢。
还有国产的长城干红葡萄酒,商店里卖都是二十多块钱一瓶,但泰华超市的进货价,还不到十块钱,卖十八块一瓶,就足以让很多人赶到泰华超市来买了。
那些进口商品,利润更高。一些有进口渠道的公司,趁着此时国人喜欢外国产品,就专门卖高价,往往有几倍的利润。
而泰华超市虽然价格便宜了很多,但依然有一倍以上的利润。
不论大件小件,泰华超市的所有东西,都非常便宜,就连鸡蛋,都比农贸市场的还便宜,但利润,却一点都不低。
再加上宣传得力,客流量非常大,就说上海的两家店,很多其他区的人,从老远赶过来购物,因为泰华超市的商品,平均比外面便宜百分之十以上,有的便宜百分之二十以上。
本身利润率就不低,再加上销售额蹭蹭上涨,还有天天促销的手段等等,让泰华超市的营业额,每周都在上涨。
泰华超市的火爆,让华联变得愈发艰难。这正是付光正想要的结果,他看上华联的地段了,如果把华联的两家超市收购过来,在那个地方重新盖一个新的商场,必然会生意兴隆。前后虽然要耽误几个月的时间,但相比于以后的利润来说,还是很划算的,更何况还去掉了一个未来的竞争对手呢。
不只是上海,在京城、哈尔滨、津门、沈城、金陵等多个城市,都有原本的商场,要改建成超市,或者超级大卖场,明显就是看到了泰华超市火爆的场景,眼红了。
比如哈尔滨,就有一家叫做中央兰的商城出现了,而最下面两层,同样规划了一个大超市,就连货架摆放的位置、间距等,都跟泰华超市的一模一样,分明就是模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