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节 中石化的邀请
如沙正阳所说,原始配股没有必要去追求什么战略投资者或者所谓的能带来丰富管理经验的合作伙伴,那都是一种噱头,甚至是笑话。
竞争对手怎么可能为你带来提升?合作也是建立在实力对等的基础之上,否则就是攫取。
要提升自己管理经验和风险应对,当然可以吸纳招募那些高管精英人才,但是要把大把的股票予以那些战略投资者,就不划算了,给这些高管精英们一些期权股权不是更值得么?
当然至于说选择合适时机上市也很考究,不能成了大坑,但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态势,基本上居于半垄断地位的中石油中石化没理由不给投资者一个好的回报。
当然前提是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国企中根深蒂固的各种弊病,特别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乃至近亲繁殖的种种,这才是一家企业的最大问题。
看一看中石油中石化和国外诸如美孚、BP、壳牌这一类的外资巨头们资产、利润和员工人数之间的比例,你就会发现自身管理差距有多大。
当然国情特色也是一个原因,但是你必须要制定出明确的规划来解决这些问题,而不能仗着行情好就盲目乐观。
当然这也和国企负责人这种新官不理旧账的机制有很大关系,反正干一届走人,辉煌的时候我当然要恣意放纵,至于下一届,甚至更远的以后,和我有什么关系?我要么退休,要么高升,总而言之与我无关了。
按照国内的惯例,也没有人会去认真追究前一任的责任,无论是高升还是转任或者退休,只要不犯超出原则底线的错误,其他都不重要。
沙正阳的话显然对尤万刚有些冲击,他虽然刚走马上任,但是已经对中石化未来的发展格局有了一个大概了解,上市是未来的大走向大趋势,而且是未来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募集资金,对标国际化,将中石化打造成为一个对标全球服务中国的跨国石油巨头,这是下一步中石化的目标。
就目前来说,中石化的炼化资源明显强于原油供应资源,这个问题前世中即便是多年以后也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但是尤万刚在长河能源任上的种种经历让他难以再接受这种情形。
长河能源能够做到的,没理由中石化做不到,而且中石化各方面的资源都要比长河能源强得多,炼化和销售终端这一块的强势甚至中石油都要退避三舍,而只要弥补上原油供应的短板,中石化完全可以真正成为一个全球竞争者。
想到这里,尤万刚望向沙正阳的目光就越发亲善,如果能够把沙正阳调到中石化来,这个家伙的国际化视野比起公司内部那些所谓精英们更具前瞻性,或许在具体细节方面那些人更擅长,但是若是论战略眼光,尤万刚觉得中石化内部无人能望沙正阳项背。
见尤万刚只是沉吟着不吱声,沙正阳觉得尤万刚是不是有些意动,更想趁热打铁:“其实我们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中石化底子很足,而且体系完备,上下游产业链已经形成,特备是在国内还没有允许国外跨国油企进入国内市场的情况下,可以说和中石油是平分天下的格局,利用这种半垄断优势强化自身实力,大力走出去,甚至可以考虑深耕国外市场,加之国内天然气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中石化在这上边一样可以有所作为,……”
“行了,正阳,你就别给我在这里卖嘴白了,我还能不了解你这张嘴?在汉川时我就已经听惯了,现在到中石化,你又给我来这个?”尤万刚没好气的道:“不说远了,有没有兴趣到中石化来?”
“啊?”沙正阳真的被尤万刚这一突然袭击给打蒙了,“尤总,您这是什么意思?”
“还能有什么意思?觉得你在我们中石化来,能更展现你的才能,长河集团的确不错,但是那局限于汉川一隅,中石化这个舞台要大得多,我相信你可以在这个舞台上有更好的表现,怎么样?”
尤万刚是真心实意想要把沙正阳招揽到麾下来,和沙正阳在一起这么一年多时间,他工作起来很舒服,而且不少新想法新思路都是在沙正阳的启迪下慢慢冒出来的,这甚至带到了中石化,这也让他特别怀念有沙正阳在的时候。
“尤总,你这个话对我冲击太大了,我从来没想过,而且我也不是搞石化行业出身,对石化行业不熟悉,您要说一些战略上的规划,我能纸上谈兵说点儿,其他恐怕真的就不行了。”沙正阳下意识的推却。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能啥都精通?”尤万刚不以为然,“你在长河能源不也一样干得安好,出海战略连总理都给予了好评,我前几天到总理那里汇报工作,他还提到了长河集团的出海战略走得很成功,也鼓励中石化要学习长河集团这个小兄弟,我看和我一起去汇报工作几位副总都为之汗颜,就凭这一点,你到中石化来就能挺直腰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