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1章 桑林地产商(一)

桑林最大的变化,并非是因为临时陪都所带来的巨大的人口,繁茂的商业,而是房价的一飞冲天。

最初,桑林是一个小镇,也是成汤的发源地,供几千人口居住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可是,大王和他的文武大臣以及部分军队一来,整个桑林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整个桑林这一年,最多的事情就是修房子。

随着一间间土墙茅屋以及木屋的冲天而起,整个桑林的房屋量那是翻倍的快速增加。

土墙和木屋的建设速度都很快,主要是需要人多。一年时间,桑林可能增加了多达几千间房屋。

可是,这和日益增加的人口相比,那简直就是杯水车薪了。

这一年的时间里,除了大王和他的军队之外,还有无数的外地人以及各地商旅纷纷闻讯来到桑林。

大王的政策是欢迎各地移民,你们要来的话,都来吧。

如此,桑林的房价想不一飞冲天都很难了。

身为国师,吴所谓在桑林的地位非常特殊,绝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他无可争议地拥有了一套豪宅——一栋两间屋子带一个茅房的土墙茅草屋。

此时,他便懒洋洋地坐在自己的豪宅里,面前的茶几上是一杯快要冷掉的茶水。

豪宅四面都是土墙,为了坚固耐用,在夯实土墙的时候混合了切碎的干稻草麦草之类的。地面也是泥土,只是捶打得非常平整。“客厅”里一张粗糙的木桌子,桌子上摆放几只大陶碗当做茶杯也算是饭碗。茶杯里的茶叶当然不是什么竹叶青、蒙顶黄芽、西湖龙井,更不是大红袍,普洱茶什么的,而是一种当地居民采摘的某种类似茶叶的树叶,虽然十分粗糙,口感也很粗糙,但是,聊胜于无,权且充当茶叶好了。

然后,还有两把椅子。

这两把椅子和矮小的八仙桌,还是吴所谓专门找人“量身定做”的——因为,彼时,人们都是席地而坐,根本没有什么椅子桌子之说。

再抬头看看“天花板”——那就更有意思了,全是厚厚的一层干枯的稻草铺盖。

这种稻草最不经风吹雨打,往往最多一两年就需要翻新,否则,腐烂的稻草屋檐就会漏水。

当然,稻草的屋顶最怕的还不是雨水——而是大风。

一旦起大风,你就明白杜甫老先生当年在成都浣花溪边的哀叹了——卷我屋上三重茅。

隔壁,则是卧室,卧室里,一张粗糙的木床,也算是量身定做——因为彼时,许多人都睡在地上木板上,叫榻而不是床。

两座土墙一道门,夏天大太阳的时候还好,稍微阴天或者秋冬,那房间简直就是黑黢黢的一团了。

照明的灯光,只有蜡烛——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蜡烛,而是某种油膏做成的,点燃的时候油烟很大,经常把人熏得泪水横流。

饶是这样的土屋两间,在桑林真的已经算非常不错的豪宅了——尤其是面积这么大——若不是国师大人,其他人根本没这个资格啊。

此时,吴所谓便坐在自己这间“豪宅”里,闭着眼睛假寐。

晌午已过,太阳还算晴朗,屋子里也还算明亮,可是,他坐在椅子上就像陷入了一场很难醒来的梦境之中。

怎么着,自己在21世纪的成都也在市中心繁华地段有一套五室二厅二厨一卫的高档住宅,可现在,怎么就在这茅屋里发呆了呢?

他想起自己那个足足有五十平米的大客厅,客厅里气派的投影仪高级音响,宽大的真皮沙发,流光溢彩的水晶灯,以及有地暖的进口瓷砖。冬天的时候,光脚踩在地上都舒舒服服。

尤其是下午阳光尚好的时候,看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从五万多的全自动咖啡机里缓缓流淌出来,再来一盘新鲜出炉的松饼,那日子,真是神仙来了都不想换了。

还有三千元一客的牛排,每次自己可以吃三份。

还有香味浓烈的茅台。

可现在。

他睁眼看看四周,老觉得自己在做梦,陷入了一场长长的噩梦里面,怎么都无法醒过来——

要知道,在21世纪的成都,纵然是很偏远的乡下,这种土墙茅屋也几乎全部绝迹了。

三年前,吴所谓曾经和父母回过一次乡下的老家,但见村里家家户户都修建了小洋楼,两车道的乡村公路已经达到了每个村每个组都联通的地步,所以,许多农民都买了小轿车,高档的十几万几十万,抵挡的几万块,不一而足。

哪里像现在这样?

交通基本靠腿,通讯基本靠吼。

他忽然真的觉得:21世纪的农民都比现在的帝王过得舒服——至少,绝大部分农民比自己这个所谓的“国师”要过得舒服。

农民们至少可以呆在自己修建的小洋房里,有水电气有电视有手机,可是,自己,什么都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