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敦煌:神与人,哀伤与辉煌(第2/5页)

第一批洞窟始建于4世纪中叶,与兰州西南的炳灵寺窟和天水东南的麦积山石窟差不多同一时期开凿。莫高窟历经大自然的侵蚀、战乱的破坏以及西方收藏家的掠夺,仍然保存比较完好。但中国人至今依然对莫高窟17号窟发生的事件义愤填膺。

那是1905年,德国考古学家阿尔伯特·冯·勒柯克来到敦煌北边的城市哈密。他从一位商人那里听说敦煌发现了稀有的经卷文书,但由于急着返回喀什,于是他通过抛硬币来决定自己的去向,最终硬币指引他去了喀什。两年后,奥莱尔·斯坦因一路循着传言,来到敦煌一探究竟。斯坦因已经劫掠了十多个古代佛教遗址,运走了一车车的塑像和壁画,把它们带回印度和英国。但是在敦煌,他发现了最大的战利品——印刷品。这些印刷品中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本,即868年印刷的《金刚经》。

敦煌莫高窟

《金刚经》是道士王圆箓发现的几万部文书中的一本。王道士自封为莫高窟的看守人,在修复洞窟的过程中,他发现了第17窟中一面假墙后的文书。王道士清楚地知道这一发现的重要性,便报告了当地官府。但还没等官府把文书转移走并妥善保管,斯坦因便来了,并设法取得了王道士的信任。他只用了130英镑便买走了上万本世界上最古老的书籍和写本,其中有许多是9~10世纪期间的珍本。第二年,法国人保罗·伯希和付给王道士90英镑,获取了同等数量的文书精品。中国人至今仍为失去他们最伟大的国宝而痛心不已。藏经洞中15000卷文书(一说5万多卷。——译者注)现大多散落于印度、英法等国的国家博物馆——这是洋鬼子在丝路上犯下的又一恶行。王道士当时急需资金修复洞窟,而斯坦因和伯希和则非常乐意帮忙。

17窟其实只是16窟的一个侧室。两个洞窟都是9世纪期间从沙石崖壁上开凿,用作一位著名敦煌高僧的私人佛殿,也许这就是两个世纪后人们用来收藏经卷的原因。经卷的发现对佛教文献研究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因为其中包括了许多已知最古老的佛教典籍。但是,需要告诫的一点是,最古老的写本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最有用的。拿敦煌的这些写本来说,它们并不能构成一个真正的图书馆。大部分经卷内容都是歌功颂德,并且其中有无数的抄写错误,那些抄写人给朝圣客们抄写经文,以此谋生。其中许多经卷也许从未被人读过,只是抄写下来,作为庙里的供奉品,就像上香一样。然而,此后被称作“敦煌写本”的这些文书构成了古代世界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古文书收藏,包括世界上已知最早的书信形式。书信中主要介绍了醉客和宽容的主人之间进行的交流这一内容。

醉客在信中表达了因饮酒过量而胡言乱语,清醒后惶恐羞愧恨不能钻到地下的心情,紧接着他提出要尽早找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写本中还包括了主人一封得体的回信。在佛教经卷中居然藏着这样一篇文字,多么奇怪啊!但是,负责抄写敦煌写本的人乐意满足朝拜客的任何要求。哪个香客不想在行装中加入这样一封信呢?我也早就为自己抄录了一份。

这时,我们的导游结束了关于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宝藏被外国人窃取的讲述,我们继续参观莫高窟其余的宝藏——壁画。敦煌壁画分布在约500座现存洞窟中的墙壁上,时代从4世纪到5世纪不等。尽管有些壁画的颜色已经褪去或氧化,它们仍然构成了中国最大的艺术画廊,成为研究丝路文化交流的丰富信息来源。

壁画的主题大多与佛教有关,特别是关于佛的本生,更确切地说,关于佛的多生。佛教教义的核心为因果报应,且因果报应可以延续多生多世。按照佛教的说法,身口意三业(即人的行为、言语和思想)就像一粒种子,迟早会结果,这个果就构成了我们每日的生活以及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成佛是经过多生努力多行善事、种下善果的结果。莫高窟的洞壁上就画满了释迦牟牛前生所行的善事,比如舍身饲虎。

然而,佛教的目标并非一味追求善果,而是要从因果中解脱出来,结束无穷无尽的生死轮回。释迦牟尼通过觉悟和涅槃就达到了这一目标。莫高窟大多数洞窟的后部都有一个佛龛,里面供奉着释迦牟尼彻底解脱因果的涅槃卧像。

除了佛陀的本生故事,大多数洞窟中描绘的另一个主题是佛教宣扬的极乐世界中的景象,尤其是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据说那里的人们比起居住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人们更容易摆脱生死轮回。要取得往生西方净土的资格,只需净心念诵三遍“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到西方净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