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人物品评和玄谈:贵族们的思想游戏(第2/2页)

当时清谈的内容和风格虽然有很多不同,其主题也有差别,但也有一些比较共同的形式。如采用的方式主要是“辨名析理”的方式,有点先秦名家的遗风。名士之间以辩论的精当与否、言辞的恰当玄远作为评判的标准,在当时称为“理赌”。以三国时魏齐王曹芳正始时期的辩论状态为例,论辩者一般以《老子》《庄子》《周易》“三玄”作为公共的背景话题,各自阐明自己的立场,往返诘难、辩论。如果在座的人均认为该说法不能再驳倒,那么就称为“胜理”,并冠以获胜者的家族姓氏。如对《庄子》的注释有“向(秀)郭(象)义”、“支(道林)义”等。

玄谈参加者之间特别讲究辩论的风格,一般还配有道具,如麈尾。所以,清谈又称为“麈谈”。所谓“麈”是一种形体较高大的鹿,它长有一条大尾巴,据说在鹿群行走时候,麈一般会摆动大尾巴来指示方向。魏晋士人之所以看上这一道具,一方面是为了增加戏剧性,同时也借此来表示对自己辩论能力的信心。如《世说新语·文学》中说:“孙安国往殷中军许共论,往反精苦,客主无闲,左右进食,冷而复暖者数四。彼我奋掷麈尾,悉脱落,满餐饭中。”以此来描述争论之激烈(见下表)。

魏晋玄谈的分期和代表人物

(干春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