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神圣同盟(第2/4页)

欧洲终于有了安宁之日,但却是墓地一样的沉寂。

出席维也纳会议的三位最重要人物分别是俄国的亚历山大皇帝、代表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梅特涅首相及前奥顿地区的主教塔莱朗。在历次法国政府危机四伏的动荡中,塔莱朗仅仅凭借自己的精明和狡猾,奇迹般地在法国政府的动荡更迭中生存了下来。现在,他代表法国来到奥地利首都,千方百计地为法国在拿破仑造成的废墟中捞取任何可能的好处。就像打油诗里描写的快活青年对旁人的白眼浑然不觉一样,这位不请自来的客人闯到了宴会,开心地大吃大喝,好像他真的受到邀请一样。不久,他真的坐在餐桌的主席的位置,用他妙趣横生的故事逗得大家开心,以自己的迷人风度赢得众人的好感。

在抵达维也纳的前一天,塔莱朗意识到盟国已分裂成两个敌对的阵营。一方是妄图吞并波兰的俄国和想要占领萨克森的普鲁士;另一方是奥地利与英国,它们想阻止这种掠夺,因为无论是由俄国还是普鲁士来主宰欧洲,都会有损于英奥两国的利益。塔莱朗凭借高超的外交手腕挑拨离间,使双方剑拔弩张。由于他的努力,使法国人民免遭欧洲在皇权下所忍受的10年压迫。他在会议上争辩道,法国人民在这件事情上其实是毫无选择的,是“科西嘉恶魔”强迫他们按其意志行事。现在拿破仑已经死亡,路易十八登上了王位。塔莱朗请求说:“给他一次机会吧!”而盟国也愿意看到一位合法君主端坐在革命国家的王位上,于是痛快地作出了让步,给了波旁王朝这个机会,但是波旁王朝大肆滥用特权,以致15年后被再度赶下台。

维也纳三巨头中的第二号人物是奥地利首相梅特涅,哈布斯堡外交政策的领袖,全名文策尔·洛塔尔·梅特涅——温斯堡亲王。他是一位大庄园主,一位风度翩翩的英俊绅士,腰缠万贯,能力非凡。不过,可惜他所成长的社会与在农庄里挥汗如雨的平民大众相距太远。青年时代,梅特涅曾在斯特拉斯堡大学求学,当时正值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斯特拉斯堡是《马赛曲》的诞生地,也曾经是雅各宾党人的活动中心。在梅特涅的忧伤记忆里,青年时代快乐生活被粗暴地打断了,一大群并不胜任的市民被突然召去从事他们力所不能及的工作,暴乱分子杀戮无辜的生命来庆祝新自由的曙光。可梅特涅却没能看到群众的真诚和热情,也没有看到当妇女和儿童将面包和水塞给衣衫褴褛的国民自卫军,目送他们穿过城市,奔赴远方的战场为法兰西祖国英勇献身时,他们眼里所闪烁着的希望和神采。

让神圣同盟害怕的幽灵

这一切使这个年轻的奥地利人深感厌恶,认为此举太野蛮,太不文明了。如果真的需要一场战斗,那也应该由穿着漂亮制服的年轻人,骑着高头大马,在绿色原野上厮杀,但是将整个国家变成一个发散恶臭的军营,流浪汉一夜之间被提拔为将军,这看起来不仅恶劣,而且愚蠢。他常常会在某个小型晚餐会上对法国外交官说:“看看吧,你们那些精致的思想都带来了什么?你们喊着要自由、平等、博爱,可最终得到的却是拿破仑。如果你们不胡思乱想,安于现状,情况会比现在好多少啊!”于是,他就会阐述自己那套关于“维持稳定”的社会制度。他倡导重返大革命前旧制度的正常状态,那时每个人都快快乐乐,也没人胡说什么“天赋人权”或“人人生而平等”。他的这种观点是发自内心的,也正因为他意志坚强、才能卓越、具有惊人的说服力,因此他也成了一切革命思想最危险的敌人之一。梅特涅一直活到1859年,他目睹了1848年的欧洲革命将自己的全部政策扫进历史垃圾堆,那是一个彻底的失败。突然间,他发现自己成了欧洲最遭人憎恨的家伙,不止一次面临被愤怒的市民处死的危险。但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认为自己做的都是正确且有益的事情。

真正的维也纳会议

他固执地认为,相对于自由,人民更喜欢和平,而他努力给了人们最想要的东西。公正地讲,我们不得不说他所全力构建的世界和平是非常成功的。各大国之间有40年的时间没有互相厮杀。直到1854年,俄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土耳其为争夺克里米亚爆发了一场大战,和平局面才被打破。这么长时间的和平,在欧洲大陆创下了历史纪录。

这场“华尔兹”舞会的第三号人物是亚历山大沙皇。他是在其祖母、著名的凯瑟琳女皇的宫中长大的。这位精明的老妇人教给他“俄国的荣誉高于一切”的观念。他还有一位瑞士籍的私人家庭教师——一位伏尔泰和卢梭的狂热崇拜者。教师极力向他幼小的心灵灌输人道主义博爱的思想。这两种不同的教育,使长大后的亚历山大奇怪地混合了自私的暴君与感伤的革命者两种气质。在他疯癫的父亲保罗一世在位期间,亚历山大饱受屈辱。他被迫目睹了拿破仑在战场上大规模的屠杀,俄军凄惨的溃败。后来他时来运转,他的军队为同盟国赢得了胜利。俄罗斯一跃成为欧洲的救世主,人们把这个强大民族的沙皇当做能够救治世界上许多疾苦的神一样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