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我们长大后,才能读懂他的童话

在我们的印象里,所谓童话,总是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但是,他改变了我们的认知。

1

在丹麦哥本哈根的长堤公园,有一座举世闻名的铜像。

这个铜像,不是将军,不是伟人,而是一尊小美人鱼。

这尊小美人鱼,是一位作家笔下的一个虚构形象。很多国家都有自己伟大的作家,但很少有一个国家,能直接被人与一个作家的名字关联在一起——

丹麦,安徒生。

2

1805年,安徒生出生在丹麦欧登塞镇的一个鞋匠家里。

安徒生

和当时欧洲的很多小镇一样,欧登塞镇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那里的居民相信上帝,也相信女巫,更相信各种流传的神秘故事。在长辈们口耳相传的各种神奇鬼怪故事里,安徒生从小就被埋下了一颗对世界充满想象和好奇的种子。

安徒生的家里相当贫困,以至他的鞋匠父亲在1813年参加了军队,努力去多挣几个钱。当时丹麦和法国是盟国,安徒生的父亲成了伟大的拿破仑皇帝——虽然已是强弩之末——的雇佣军中的一员。但是,父亲显然没有享受到神圣法兰西帝国的荣光,两年后,他带着一身疾病回到了家里,很快就去世了。

安徒生的母亲从此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但她没有别的技能,只能帮人家洗衣服。冬天刺骨的寒风和冰冷的河水,逼得安徒生的母亲只能靠喝两口酒来御寒。但这在“体面人”的眼里,是一种相当粗俗的行为,镇上的人开始议论纷纷:这是个嗜酒如命的女人。

这段给安徒生童年留下深刻印象的经历,成了他后来的童话《她是一个废物》的原型。在童话的结尾,那位喝酒的洗衣妇最后死在了冰冷的河水中,流着眼泪的儿子问妈妈的朋友:“人们说她是一个废物,这是真的吗?”“不,她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人!”

生活的巨大压力,使得安徒生11岁就到工厂当起了童工。在工厂里,孱弱的安徒生既没有力气,又没有技能,但在工歇的时候,他的一项天赋让比他大得多的工友们啧啧称奇——他清澈嘹亮的嗓音。

安徒生的歌声使得他在工厂里变得小有名气,也使幼小的他改变了自己的志向——妈妈原来安排他去做一名裁缝,但他立志要成为一名舞台上的歌剧演员。

经过一场激烈的争辩乃至争吵之后,无奈的母亲最终同意自己14岁的儿子独自前往首都哥本哈根,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1819年,高瘦的安徒生揣着30个银毫子上路了,随身携带的还有他心爱的木偶,那是爸爸在他童年时给他做的。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许下誓言:

那时候,在一些地理书中,在欧登塞的名字下,将会出现这样一行字:一个瘦高的丹麦诗人安徒生在这里出生!

当然,那时候他自己不会知道,何止欧登塞,何止哥本哈根,何止丹麦,全世界后来都记住了他的名字。

在哥本哈根市政厅建筑物对面,立着安徒生的铜像

3

如你们所料,安徒生在哥本哈根发展得并不理想。

他想去演歌剧,但没有一个歌剧院的经理愿意要他,他想去学芭蕾,同样吃到了一次次闭门羹。好不容易进入了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希伯尼教授开办的歌唱培训班,但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毁了他的声线——他再也不能唱歌了。

于是,安徒生决定开始写作。

虽然安徒生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他从小熟读莎士比亚的作品,对文字有一种特殊的感觉。1822年,安徒生的剧本《阿尔芙索尔》引起了哥本哈根评论家们的注意。这部作品粗糙,韵律错误极多,还有不少语法错误,但有很多新奇的构思和想法。

因为这个剧本,17岁的安徒生获得了免费就读教会学校学习拉丁文的机会,并在1828年升入了哥本哈根大学。

《打火匣》的插画。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一版本的所有插画(《安徒生童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年,叶君健译)

真正让安徒生成名的,是他在1835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这部小说成了安徒生成人文学的代表作,并为他后来申请到了国家非公职人员津贴。

也正是在那一年,安徒生还出版了一部童话集。

时至今日,没有多少人知道《即兴诗人》到底写了什么,但几乎每个人都熟悉安徒生第一部童话集中收录的四部作品,它们是《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公主》《小意达的花儿》。

这实在是一件让人庆幸的事:一部长篇小说并没有引起安徒生太大的兴趣,而四篇童话让他从此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