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坐上电椅,这对夫妇依旧表示自己清白……

科学离政治究竟有多远?我们都知道,可近可远。

那么科学家呢?我们相信,他们是想离得远远的。

但有时候,总是事与愿违,有人甚至会为之赔上性命。

1

1953年6月的一天夜晚,朱利叶斯·罗森堡被带到了一间单人牢房。

一位法院的代理执行官告诉他,今天晚上,他将被送到新的死囚牢房去。一同将被送去的,还有他的妻子艾瑟尔。

朱利叶斯觉得这是一种新的恫吓手段,所以他隔着监狱的栏杆对妻子喊:“艾瑟尔!如果有人告诉你,我们今晚会被带入死囚牢房,你不要害怕!一切都会好的!”

原来做过歌手的艾瑟尔听到丈夫这样喊,在牢房里唱起了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中的唱段——《他将在晴朗的日子归来》。

朱利叶斯·罗森堡和他的妻子艾瑟尔

牢里的其他犯人听到歌声,都鼓起了掌。

“再唱一首吧!”朱利叶斯对妻子喊。

艾瑟尔又唱了一首《啊!愉快的夜晚》。

这对夫妇认为,针对他们的黑夜终将过去,但事实上,他们没有等到黎明——判决是真的,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被双双送上电椅。

他们是十恶不赦的杀人犯吗?并不是。朱利叶斯是一名物理学家,他的妻子是一家公司的秘书。

如果要对他们被判处死刑的原因追根溯源,那得追溯到1945年8月6日。

那一天,美国在日本的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

2

1945年美国在广岛投下的那颗原子弹,震慑了一大批人,其中也包括斯大林。

如果说当时国家之间飞机、坦克、士兵数量乃至导弹数量,都只是一个量的竞争的话,那么那颗叫“小男孩”的原子弹,引发的是质的突破——世界武力的格局一下子被打破了,美国是当之无愧的老大。

这是苏联绝不能接受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造出自己的原子弹。

怎么造?在短时间内凭空造出一颗原子弹肯定是不可能的,只有一个办法——通过间谍,得到美国制造原子弹的秘密。

但美国的“曼哈顿工程”是绝密中的绝密,连给总统写信建议制造原子弹的爱因斯坦都被“谢绝入内”,要在美国发展间谍,搞到原子弹的核心机密,谈何容易?(如果你想知道爱因斯坦为什么会建议美国研究原子弹,又为什么被排除在外,参看《历史的温度》中“爱因斯坦的三个侧面”。)

为此,苏联在美国铺下了一张广泛而秘密的间谍网,主要目标就是发展能参与到“曼哈顿工程”的各类美国科学家,希望他们能够为苏联提供制造原子弹所需的一些数据和资料。

在这个背景下,美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负责人之一,朱利叶斯·罗森堡进入了苏联间谍网的视野。

但是有一个问题,朱利叶斯作为一个美国公民,为什么要帮苏联呢?

3

实事求是地说,“二战”刚刚结束,苏联确实拥有很多优势。

首先,在“冷战”的铁幕尚未落下以及愈演愈烈之前,苏联和美国是反法西斯战线上的盟友,并不是敌对关系。

其次,在整个“二战”的欧洲战场上,哪怕盟国媒体再三低调处理,但全世界还是都知道,苏联红军是与法西斯德国血战的绝对主力。当时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苏联红军还是具有很高的声望,尤其是在很多犹太人的心目中,在英美盟军一开始作战不利的前提下,苏联红军是帮他们“复仇”的英雄——罗森堡夫妇,都是美籍犹太人。

最后,原子弹爆炸的威力,深深震撼了很多科学家,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一批科学家,开始感到恐惧——人类放出了一个可以瞬间毁灭自己的恶魔。所以,相当一部分科学家认为,美国单一掌握核武器将成为不稳定的根源,世界需要另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来相互制衡。

而且,在很多科学家心目中,原子能的开发利用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不应被一个国家垄断。

通过不断地侦测,美国的联邦调查局吃惊地认识到:美国当时真的有一批科学家,心甘情愿地为苏联提供原子弹情报。

4

美国彻底认识到一切,是从1944年左右开始的。1944年,“二战”接近尾声,法西斯的败局已定,美国的情报部门把注意力从欧洲移回了国内,开始彻底清查苏联在美国布下的谍报网。

这一行为的起因之一,是苏联驻加拿大领馆的一名叫伊戈尔·古曾科的谍报人员——当时苏联已经警觉到了美国的行为,进而开始全面撤回自己的谍报网,但是古曾科出于种种原因,希望留在西方世界。

要想留下,就要有“投名状”。古曾科供出了他所知道的苏联地下谍报网络,从而牵扯出了一名叫纳恩·梅的英国原子核物理专家——正是通过梅的帮助,苏联人知道“小男孩”是铀-235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