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工业革命”和“民主革命”引发的西方文明转型 (1789~1914年)(第3/8页)

工业规模的逐步扩大需要运输和通信得到极大增强。远距离的原材料供应和制成品所需的远端市场是机器大生产取得成功的关键。在欧洲很多地区和美洲的美国,道路和运河的发展极其重要。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的铁路网的建设,在50~60年代进入繁盛阶段,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都一直吸引着大量的资本(贯穿西伯利亚的铁路完成于1903年;柏林—巴格达铁路在1914年开始修建,但并未最终完成)。铁路让其他形式的陆路交通黯然失色。铁路让内陆地区变得开放,并且能够长距离地运输如铁矿和煤等大量原料。由于陆上铁路运输开辟了新的机会,西里西亚煤田和宾夕法尼亚州煤田首先进入到最早开采之列。其他位于美国和俄国腹地的煤矿后来得到了大规模开采,而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加拿大西部和中亚。

海洋运输革命的来临要滞后一些。早在1807年罗伯特·富尔顿成功地制造了第一艘蒸汽轮船,但在很长时间里这种船在使用时对煤的消耗量使其无法在长途海洋航行上同帆船竞争。直到大约在1870年之后,更好的锅炉和更大的钢铁船身使轮船可以定期地应用于跨海货物的运输中。这导致了大批携带谷物的欧洲人(在新机器的有力协助下)开始远航海外,并在北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的肥沃草原上进行种植。

1861年苏伊士运河和1914年巴拿马运河的通航将人类居住世界的面貌彻底改变了。另一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飞机运输只不过是一种想象当中的活动。

在新近不断加剧的工业化进程中,通信在联系参与者方面几乎与运输同样重要。英国政府便士投递的建立(1804年)是近代邮政系统发展的先驱。1875年万国邮政联盟使得国家邮政投递系统实现跨国联合。在1837年电报被发明。随着连接各地的电线支出相对适宜时,电报系统迅速地扩展到整个西方世界(第一条跨大西洋电缆贯通于1866年)。当1895年伽利尔摩·马可尼首次演示通过广播传播无线电报后,就迅速地在长距离的通讯中发挥实际作用。通讯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支撑了产生于19世纪50年代广泛传播的报纸。这转而又影响到了政治和外交,对政治家来讲利用和产生并表现于报纸版面中的公众舆论是必要和有益的。

工业革命的后果

总体上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加了西方世界的财富,使其清洁、健康和舒适标准得到根本改善。在工业革命的最初阶段可以确定的是拥挤的工厂出现在了新的工业城镇,而这种旧城市的快速增长也形成了很多在传统制度下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为卡尔·马克思(卒于1883年)的观点提供了基础:即繁荣期间无产者却变得贫困,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1848年马克思明确而系统阐述其主要观点时,这种看法实际上已经是看似合理的。当一群暴民袭击巴黎的巴士底狱而点燃伟大的法国革命火炬时,这种源于城镇居民力量的革命暴力从1789年之后实际上已经成为欧洲政治经历的显著动力。

但是1848~1849年一系列群众起义以失败告终。此后不久,各种社会发明开始调节并修正早期工业社会的苦难与丑恶。作为城镇政策动力的现代公共秩序的基本结构在19世纪40年代以后才存在。管道系统、垃圾收集服务、公园、医院、健康和事故急救设施、公立学校、劳工社团、孤儿院、精神病医院、监狱,以及以缓解贫困、病痛和不幸的痛苦为目的的多样的人道主义和慈善事业都显示了重要性。整个19世纪后半期,这些以及其他的发明几乎与为其创造需求而不断膨胀的城镇一样迅速地开始运行。结果革命形势往往在大部分高度工业化的国家中趋于衰退,而在工业主义扩展的边缘地带则显得特别明显,尤其在俄国,那里的沙皇官僚统治对一个正在走向工业化的社会需求反应迟缓、冷漠。

工业革命的第二个根本特征是人口加速增长。以欧洲为例,1800年整个欧洲人口约为1.87亿。直到1900年增长到约4亿人口,尽管有近6000万人在19世纪移民海外以及无数家庭跨越乌拉尔河从欧洲的俄国移民到西伯利亚和中亚。死亡率急剧降低是造成上述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于医学和公共卫生设施的发展、食品供应扩大、生活物质条件的改善。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只有英国出现大部分人口离开土地进入城市居住的情况。直到1914年其他的主要国家中自古所依附的土地以及种植和收割的规律仍继续支配大多数人口的生活。然而,从土地到工厂和从乡村到城市的转变在西方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已出现。这表明生活模式脱离新石器时代确立的基本规律,并向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转变,而这种新生活方式的潜力和局限性仍有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