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抗日杀奸团简史(节选)(第3/4页)

他们被捕后都关押在北平沙滩老北大校址的日本宪兵队,受尽酷刑。9月24日他们部分被解至日本华北驻屯军最高司令部军法会议的拘留所(位于北平炮局监狱东院日军监狱内)。11月24日被日寇军法会议判决:其中李振英、刘永康、叶于良被判无期徒刑。孟庆时十年。周庆涑、王文诚、纪澍仁、曹绍蕙(女)五年。应绳厚、朱惠玲(女)三年。纪凤彩(女)、王知勉、李澄溪、东普、张家铮、王肇杭一年。还有经各自家庭营救释放的有:郑统万、郑昆仑(女)、魏文昭(女)、

炮局监狱岗楼

魏文彦(女)、蒋淑英(女)、乐倩文(女)、屠珍(女)、龚肇机、缪达等人。被判刑的都被投入北平炮局子监狱西院的伪河北省第一监狱外寄人犯临时收容所,这是专为被判刑的抗日人士设立的机构,由日寇直接监管。他们一进所都被砸上脚镣。李振英因受刺激精神失常,狱吏残酷竟另加手铐,还与脚镣锁在一起,两天后才打开手铐。监狱的生活条件极差。医疗方面虽有中西医各一人,但有医无药,形同虚设。纪澍仁生病无药医治,逝于狱中,时年仅18岁。其他人刑满的先后出狱,最晚的则在抗战胜利后1945年9月3日才获得自由。

……(省略若干内容)

内地支援

……

(二)最后的几件事

有一次军统来公文要抗团把全体人员履历造册集体参加国民党。大家参加抗团是为了抗日,这是在全民抗战时期,是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与党派没有关系,要他们参加国民党,他们是否同意毫无把握,代他们决定很不妥当。抗团总部虽有部分抗团人员名单,但残缺不全,就以此理由拒绝办理入党手续。

军统也曾几次要抗团调查共产党的事。这种事很难对待。明显不愿意做这种工作,但又不敢公开反对。如果这样做,谁知会有什么结果。只好用拖的办法。例如有一次公文上说:“北平志成中学校长吴葆三的侄子吴富恒是否共产党员,立即查明报复。”其实这事很清楚,他与抗团好几位的关系都很深,这事就是拖着不复。

这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尾声也有高潮。美军轰炸东京,一次投弹数量比日军轰炸重庆一年的还要多。以后又有两颗原子弹,再加上苏联在东北参战。结果日本投降了,全国一片欢腾,自发上街大游行。到处敲锣打鼓放鞭炮。大家见面握手,拥抱,跳跃。

在这欢庆之后,跟着就是一片空虚、失落的感觉。因为全心全意要抗日,日本投降了,要打倒的目标没有了。以后又干什么呢?抗团没有进一步的目标。

抗团的任务没有了,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所以抗团向何处去?这问题就提到日程上来。

首先要做的是撤销界首联络站。孙若愚、钱宇年去平津。在平津沪三处营救仍关在敌人监狱里的同志,联系失散的同志,并帮他们解决必要的问题。寻找叛徒。

1946年春孙若愚和杨国栋回到重庆。大家一起研究抗团的去向问题。这时戴笠乘飞机出事了,这对解决抗团去向开放了一条大路。因为他对抗团自有他的目的。如果他在,这问题的解决很难预测。会议结果,最终决定抗团解散。

解散的条件是:①以后不得有任何人以抗团的名义从事活动。②为了解决一些人暂时找不到公职的人的生活,在北平暂发十八人的工资,在上海六个。

只有孙若愚一人进了军统的名册。他是以学运任务在北平军统任职。

孙若愚一直照顾李振英的生活,因他在敌人监狱里得了精神病,不能工作。也照顾几位有困难的人生活。这两笔钱一直由孙若愚和杨国栋两人领取,其他抗团人员无人动用过。

后记

军统说抗团是他的外围组织,也有别人这样说。但我们有不同看法。

什么是外围组织?过去国民党另建了一个三民主义青年团。三青团就是国民党的外围组织,只是工作的环境不同,才分成内部与外围的关系。抗团到底是不是军统组建的呢?抗团内的确有过军统人员参加,而且在抗团担任过重要职务,但抗团又不是曾澈一人组建的,请看下面材料可以证明:

陈恭澍是军统的重要人员,在抗战初期担任军统的天津站站长,又代军统与上海抗团联络,他曾写过《上海抗日敌后行动》一文所说的来证明。这书是1984年2月在台湾出版。登载在《传记文学》第四十四卷第二期。

他说:“首先需要申明一点,有关‘抗日杀奸团’的产生与成长,在《戴雨农先生传》《戴雨农先生全集》都有大段记载,不过那只是衬托之作,尚不足以表达该团的基本精神,也没有突出该团精义之所在,像‘抗团为军统的外围运用机构’这种说法,我实在为‘抗团’叫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