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印度王国
1505年2~8月
1505年2月27日,里斯本出现了一道言辞浮夸的帝国敕令。一次向所有参与印度事业的人士的讲话说道:
堂曼努埃尔,蒙上帝洪恩,大海此岸的葡萄牙与阿尔加维国王,大海彼岸的非洲之王,几内亚领主,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波斯和印度的征服、航海与贸易之王,我命令在印度建造的各要塞的指挥官、法官、代理商……我派遣加入此船队的船长、贵族、骑士、士绅、大副、领航员、行政长官、水手、炮手、武士、各级军官与一概人等,郑重宣布……
随后的清单里列举了从高到低各个级别的人员。然后是实质性的话:“以此授权书为证,我无比信任堂弗朗西斯科·德·阿尔梅达……任命他为上述整个船队与上述印度的总司令,任期三年。”[1]
关于在印度的冒险是否明智,朝廷已有过多次辩论,有人表达了激烈的反对意见。大量的生命损失,扎莫林的负隅顽抗,卡利卡特的屠杀,在更靠近本土的摩洛哥开展圣战的更高贵的选择,对其他君主的嫉妒的担忧——这一切都导致曼努埃尔一世的计划遭到了强烈抵制。但到1505年时,国王在一群理论家与谋臣的支持下,确信自己的命运就是继续执行印度计划。2月27日宣言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战略,一种大胆的长期计划,它的基础是激动人心的雄心壮志:通过武力,在印度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帝国,并控制整个印度洋的贸易。他选择这个时机发布宣言,不是偶然的。曼努埃尔一世知道毛罗修士正从教廷赶来,想要表达对耶路撒冷的担忧。所以,他可能想抢在这个不受欢迎的信使抵达之前采取行动。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国际形势对葡萄牙非常有利:意大利深陷于战火;威尼斯人在与奥斯曼帝国交战,无暇他顾;马穆鲁克政权似乎在持续衰落;西班牙卷入欧洲事务。一个重大机遇出现了,一个命运攸关的时刻降临了。曼努埃尔一世也认识到,通讯联络上的延迟意味着想从里斯本遥控印度事务,是不切实际的。尽管他天生缺乏安全感且疑心很重,但还是必须下放权力,选拔一名代表,将指挥权交给他掌管足够长的时间,以便有效地落实计划。
弗朗西斯科·德·阿尔梅达
他选择的那个肩负重任的人,堂弗朗西斯科·德·阿尔梅达,仅仅是国王的第二人选。他起初提名的是特里斯唐·达·库尼亚,但这位经验丰富的航海家突然瞎了,其可能是由于缺乏某种维生素。尽管他后来恢复了视力,但他的失明被认为是上帝给出的征兆。阿尔梅达将是第一位领导印度远征的高级贵族。他大约五十五岁,在军事、外交和航海方面都有丰富经验,但他还拥有一种品质,正是曼努埃尔一世在选拔人才以托付国家大事时乐于看到的。阿尔梅达清正廉洁,不可腐蚀,对财富的诱惑无动于衷,秉性温良,是个没有家庭羁绊的鳏夫,虔诚,具有成熟的判断力。多年来,印度的诱惑就是能让人发大财,而阿尔梅达没有索德雷那样的贪婪胃口。他更珍视头衔而不是大包的香料,并且他还懂得如何作战。
阿尔梅达将不仅仅是船队的总司令。他还获得了副王的崇高头衔,名义上拥有代理国王的行政权。一周后,国王在颁布给他的指示里具体规定了他的权责范围。指示长达101页,文字密密麻麻,包括143条,分成许多章节,既体现了国王指示的极其详尽,也让人感受到国王宏大的野心。
阿尔梅达的任务是,绕过好望角之后,控制斯瓦希里海岸。他的目标是索法拉港(黄金贸易的关键)和基尔瓦港。国王推荐的策略是打着友善的旗号前去,然后向城镇发动突然袭击,囚禁所有穆斯林商人,俘获其财产。随后在斯瓦希里海岸建造要塞,控制黄金来源,因为在马拉巴尔海岸购买香料需要黄金。这将是一场打着和平旗号的战争。然后,他必须径直穿越印度洋,再建造四座要塞,分别位于作为中转站的安贾迪普岛,使其成为支援基地和补给中心,以及坎纳诺尔、奎隆和科钦。
接着他需要北上,在红海出入口或其附近、接近祭司王约翰王国的地方建造另一座要塞,以扼杀苏丹的香料贸易,确保“整个印度断绝与除了我们之外任何人做生意的念想”。[2]两艘战船将长期在远至非洲之角的非洲海岸巡逻。
指示随后谈及棘手的卡利卡特问题。新的扎莫林和前任一样敌视葡萄牙,必须想办法对付他。如果扎莫林同意驱逐所有穆斯林,阿尔梅达应与他议和;如果他不同意,“就向他开战,用一切手段,尽你最大力量,从海陆两路攻击,彻底消灭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