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六章 国姓爷来访(第6/6页)

说这话的,不是别个,正是智慧伊豆松平信纲。

火中取栗的意思就是为他人做嫁衣,买了炮仗给别人放,而且还是冒着风险的。

“扫部大人(井伊直孝官居扫部头),在下想先问你一句话,平心而论,如今满清消灭南明,可有丝毫的难度?”

井伊直孝想了想,摇了摇头:“势如破竹,指日可下。”

“好,我再问第二个问题,幕府的舰船,可胜得了他郑成功的福建水师?”

“可以一搏,不过风险甚高。”

松平信纲当时就乐了:“扫部大人既知满清灭南明毫无难处,那么应该也很清楚有无日本的支持他们一样可以一统中华这个道理吧?那他们又凭什么要额外分好处给我们?这是其一,其二,如果日本真要出兵天朝,必然不会一下子就派数万数十万的大军,肯定是先小部队上陆,大部队跟进,也就是所谓的‘里应外合’,扫部你既然明白日本舰船没有十足的胜算打赢福建水师,那么我们之后的大部队如何突破海上防线登陆中原?既是无法登陆,则先头那支部队岂不成了任人宰割的孤军?又谈何分一杯羹?又谈何逐鹿中原?”

一时间井伊直孝被驳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气得胸部直颤,搜肠刮肚地好不容易想到了几个词儿,正要往外喷,却被德川家光给拦住了。

“信纲所言甚是。”

既然是将军发了话,那么大家也就没啥好说的了。

次日,家光召见了郑成功,先是说了一通两国友情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客套话,接着坦言如今幕府困难重重,刚刚搞定了岛原之乱,国内形势并不稳定,正值微妙时节,因此实在是抽不出手来,所以这出兵的事情,国姓爷,您还是找别人吧,咱真不是有意驳你郑家父子两代人的面子,实在是爱莫能助,勿怪。

所谓郑家两代人,指的是当年郑芝龙在还没投降大清的时候,也曾写过好几封信让人带去江户的事儿,在信上,郑芝龙求幕府看在他老婆是日本人的分上,帮忙出兵,共同抗击女真人,但因为只是写信,所以闹得不大,没有开会商讨,只是交给了松平信纲,让他自行处理。

松平信纲嘛你懂的,直接就把这东西拿去给人擦屁股了。

说句良心话,虽然现如今郑氏一族里郑成功的名声无疑是最大的,但真要论实力和能力,其实他们老郑家是一代不如一代,郑成功不如郑芝龙,郑经不如郑成功,所以国姓爷很明白,他爹当年没求来的东西,自己肯定也求不来,于是便没怎么多做纠缠,而是很客气地表示既然贵国不方便,那这回就算了吧。

说完,大家便好聚好散了。

不过这个“散”纯粹是暂时性的,截止到延保二年(1674年),光是郑芝龙、郑成功和郑经这三代人就先后数十次请求幕府出兵相助,其余的明朝遗老如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等人也或写信或遣使求助于日本。

对此,德川家的做法是一律回绝。

其实不光是日本,包括琉球缅甸越南等国都收到过南明的求援信,甚至连罗马教廷他们都找过,貌似还许诺说如果洋大人肯出兵助一臂之力赶走满夷的话,那事成之后我大明一定尊耶稣为神灵,奉天主教为国教。

不过,无论是说得多诚恳,仍是被所有人给一口拒绝了,尤其是琉球,一听要他们帮忙和满清打仗,吓得当场就给跪了,连连磕头说大哥您就别难为穷人了,就咱家的战斗力,别人不知道你们还不知道吗?

要说起来,大明当时的这些邻居里,还是日本最够意思,尽管没有派兵援助,但幕府还是在锁国的情况下,放宽政策,以贸易的形式卖了很多日本刀以及其他武器给南明,较之于那些平日里一口一个兄长上国君父之帮叫得欢一到出事立刻能躲多远就多远的家伙,着实称得上有情有义了。

不过,几把刀几杆枪自然无法阻挡历史潮流的脚步。

公元1662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被吴三桂由缅甸擒获送至昆明绞死,南明朝就此终结。

虽然有部分人认为此时的南明政权还不算完全灭亡,因为公元1663年时宁靖王朱术桂被郑成功的长子郑经接去了台湾,使得朱家小朝廷得以勉强续存,所以南明的真正灭亡时间,应该是公元1683年大清攻克台湾。

说实话,做人还是务实一点的好,别总那么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