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关河令第二十六章 大顺(第4/6页)

狄青见这二人竟有点剑拔弩张的味道,心中奇怪。正要圆场,帐外警声遽起,大顺城的人都知道,有敌来袭!

尹洙怔了下,一时间忘记了争吵,范仲淹扬眉望向了狄青,问道:“怎么了?”

狄青倒还镇静,微笑道:“无非是夏军又来转转,估计送货来了。范大人,我去看看。”见范仲淹点头,狄青不慌不忙的出了中军帐,消失不见。

鼓声急,战意横空。大顺城外,风雨狂来。

尹洙听那鼓声紧密,有如敲在胸口,忍不住问道:“夏军常来骚扰吗?”

范仲淹轻叹口气,说道:“也不常来,一月几次罢了。”

尹洙瞠目道:“一月几次还少吗?我军损失严重吗?”他这一问,其实很有深意。

范仲淹摇摇头,“没什么损失,反倒收获了不少。他们每次来,都送来了不少战马、盔甲……”嘴角带分欣慰的笑,“有狄青在,不用担心了。他已连斩党项人七员大将,想不到夏军还敢来。”心中忍不住地想,“夏人看来已把大顺城视为眼中钉,不拔不快了。”

尹洙明白了送货的含义,眼珠转转,赞道:“狄青真英雄,范公得此虎将,可说是天意了。”他说的微妙,范仲淹已听出尹洙还没有放弃说服他的念头,岔开话题道:“京中现在……比西北要暖些吧?”

范仲淹一旁有个火炉,上面清水才沸。范仲淹亲自提壶,为尹洙倒茶,心中又想,“怎么才能让尹洙、韩琦打消大举进攻夏人的念头呢?如今时机未到,西北军备早荒,兵力积弱,在这时出兵,根本没半分胜出的把握啊。再说朝廷颓靡,庙堂之人只享安乐,不知西北之苦,钱粮划拨总不及时。大宋无精锐之军,前方要对虎狼之师,后面有庙堂牵扯,这样出战还不是送死?”

原来前些日子,和范仲淹同赴西北的安抚副使韩琦,仗着在镇戎军击退了野利遇乞、又大破白豹城之功,信心高涨,想毕其功于一役,竟建议宋廷五路出兵进攻夏国。范仲淹并不赞同,上书反对。夏竦虽统领陕西,见手下有分歧,举棋不定,又不想担责,就让韩琦、尹洙亲自前往京城,对圣上分析形势,再做定夺。

范仲淹虽未听尹洙述说京中详情,但察言观色,也知道尹洙此行不利。尹洙一到大顺城,就期盼用情面说服范仲淹,让范仲淹上书支持韩琦出兵,范仲淹断然拒绝,尹洙这才愤怒,指责范仲淹变了。

尹洙满腹心事,知道范仲淹故意转移话题,忿忿道:“范公错了,京中只比西北要冷,因为西北还有热血,但汴京只有冷血!”

范仲淹沉默无语,他久经浮沉,早明白朝廷的心思,知道吕夷简这些人为求稳妥,就算天子有心兴兵,吕夷简和两府中人也不会赞同韩琦出兵的。

要出兵,绝非是某个人能定下的事情!就算赵祯都不能!

尹洙见范仲淹只是望着茶杯,问道:“范公为何不问问我京城之行呢?”

范仲淹略带无奈道:“不知你京城之行如何?”

尹洙道:“此行倒还顺利。朝廷决定出兵了。”

范仲淹心中一紧,有些讶然道:“当真吗?如何出兵呢?真的要兵分五路进攻西夏吗?”他一连三问,心中沉重。

尹洙凝视范仲淹的表情,回道:“非五路,而是两路出征。朝廷建议……由韩大人的泾原路和范公的鄜延路联合出兵,伺机进攻西夏。”

范仲淹敏锐道:“是建议?并非是决定?”

尹洙见范仲淹目光灼灼,不想骗他,终于长叹一声,“不错,是建议范公酌情与韩大人联手出兵。范公,目前吕夷简独揽大权,只求高官得坐,难有进取之心。眼下西北惶惶,国威不振。国事至此,唯有一战才能平民怒,振国威,想范公定不会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吧?”

范仲淹也叹口气,摇头道:“你错了,这绝不是机会。”

尹洙愤然又起道:“范公,你怎能这么说?你我蹉跎多年,还能有多少机会?你早知大宋危机重重,一直对我说,不惜此身,也要拯救大宋于危难。你生平最具斗志,和太后斗、和皇上斗、和两府斗,只因你忧国忧民,为国为民!眼下大宋北有契丹虎视眈眈,西夏又是虎窥在畔,我们一味的软弱,只能坐以待毙。韩公忧国之心,不逊范公,期待与范公联手,共击元昊。本以为天下人独弃韩大人,而范公不会,没想到你竟第一个反对。难道说,多年的磨难,已让你失去了锐气,升职西北,让你丧失了雄心?难道说……范仲淹已不是范仲淹?”

尹洙愈发的愤怒,范仲淹反倒冷静下来,等尹洙住口,这才道:“说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