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离去(第2/3页)
他吴家为辽东土豪,多年经营才有目前成就,但这种成就与王斗相比,却又是小巫见大巫,而王斗不过是普通墩军出身……这让吴三桂有一种紧迫与危急感,回到辽东后,自己该当如何?
正在细思时,他听到身旁王斗与宁远团练总兵官金国凤的说话声:“……金军门,末将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王斗的神情很郑重,甚至有点严肃。
连日见闻,让金国凤这个老将感慨连连,他将王斗拉到自己身旁坐下,却是不耻下问,连连请教很多问题。他两个儿子是自来熟,年轻热情,也与王斗麾下各将打成一片。
此时看王斗的神情,金国凤有些奇怪,他爽朗一笑,道:“王将军有话请说,老夫洗耳恭听。”
王斗道:“金军门前守松山,兵不满三千,却能力抗强敌,卒保孤城,金军门以为凭借什么?”
金国凤沉吟良久,说道:“将士心怀忠勇之心,愿为国效力,决死杀贼。”
王斗道:“金军门高见,末将认为也是如此,不过……”
王斗说道:“末将还认为,也有金军门以事权专,号令如一,人心整肃之故。”
他沉吟半晌,还是说出来:“然金军门因功擢任宁远大将,麾下兵马急增万人,末将却恐是祸非福。”
金国凤动容:“王将军为何这样说?”
二人说着话,慢慢邻近的杨国柱,虎大威,吴三桂等人都是仔细倾听。
他们一静,正在说笑的王朴与王廷臣也一样看过来。
王斗说道:“这近万人,想必归于诸个营伍,宁远近在奴境,若奴兵大举逼临,金军门以为可以号令多少军将?”
金国凤脸上现出苦涩的神情:“怕只有老夫从松山带去的近百家丁,还有两个儿子吧。”
王斗心中暗叹,宁远城有镇守、监军、巡抚、兵备等官,事权制肘,金国凤名为总兵,恐怕也难调动一只队伍。为了避免他未来的悲剧,故王斗有方才一番话,也是敬佩忠义良将的缘故。
他说道:“确实,营伍纷纭,号令难施,人心不一,此为军伍大忌,金军门需未雨绸缪。”
金国凤默默点头,虽奇怪王斗对宁远之事竟如此了解,不过他说的确是实诚之言,这个问题,自己一定要向蓟辽总督洪承畴进言。
在旁的吴三桂仔细听着,更对王斗涌起高深莫测之感,这王斗……
……
第二日,观摩各镇将官相继告辞而去,他们个个满面笑容,皆有满载而归之感。
他们回去后,十有八九会仿效舜乡军编练新军,这在王斗意料之中。不过舜乡军形成有自己特独的条件,看他们八仙过海,未来会练出什么兵。他们的山寨兵比之自己的正版兵如何,王斗拭目以待。
杨国柱,虎大威,王朴,吴三桂皆与王斗含笑告别,郭英贤、虎子臣,王廷臣,曹变蛟诸人更与王斗拥抱,依依不舍。看着他们离去,王斗也有些难过。
临行时,金国凤向王斗拱手施礼,他爽朗地笑道:“王将军,来日若到了宁远,老夫倒屣相迎。”
王斗施了一礼:“金军门,路途遥远,保重。”
金国凤哈哈一笑,策马而去,他的两个儿子随在父亲身后,不断回头向王斗挥手。
看着他们身影消失在黄土路上,王斗默默说了声:“保重。”
一众文官同样离去,纪世维自是满意,薛国观、杨嗣昌此行得到自己想要的,也是心情愉快。
洪承畴走时意味深长对王斗说了句:“王将军,你对金将军所言,本督深以为然,本督回辽后将向朝廷奏请,一城军务总于总兵处置。”
……
观摩各官各将走后,依王斗得到的消息,杨嗣昌回到京师后,立时接到崇祯皇帝特旨,诏命他为剿寇督师,还赐给尚方宝剑,以便宜诛赏。又赐赏功银四万两,银牌一千五百副,杨嗣昌进言七条,崇祯皇帝全部准许。
十月下,杨嗣昌到达襄阳,立时整饬军纪,鞭副将、斩监军佥事、劾逮湖广巡抚方孔炤,众军肃然。
数日后,杨嗣昌在襄阳大誓三军,进剿流寇。
早在永宁时,王斗答应了杨嗣昌,在适当的时候,他会领兵出战流寇,兵力不会少于五千人,让杨嗣昌满意而去。
此战,并不是为了杨嗣昌,对王斗而言,他代表的东路地主、自耕农、与知识分子组成的利益集团,可说与李自成的流寇集团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二者迟早会碰撞,如水火一般不相容。
迟早会有一战,那晚战就不如早战,更能摸清其虚实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