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四章 三征河北(第2/2页)

他也知道没理由要人家负责他的损失,只是觉得这个东家出手大方得很,而且在千金冶城还在做大善事,既然这么有钱,自己说得可怜一些,说不定能够得到一点赔偿。

古竹婷这才明白他们的意思,连忙往怀中一掏,摸出一个钱袋,数也不数,便把钱袋塞到了大管事的手里,道:“你们几个分一分吧,地上这些坛子和炭也都归你们了。阿奴,咱们追上去!”

古竹婷说罢,手在马背上一按,整个人轻如一片飞羽,一个飘身就落到了马背上,那马低头吃草,浑然不觉,这等身手当真高明之极。

阿奴被她一唤,也惊醒过来,立即纵身跃上战马,一提马缰,便当先冲下了大道。

古竹婷急道:“阿奴,慢着些,远远缀着,别叫他们发现!”说完双腿一踹马镫,也跟着她追了下去,旷野中千军万马行过,车辙蹄印清晰了然,不怕追丢了人。

大管事大惊失色,捧着钱袋高声叫道:“东家、东家!要我说就算了吧,东家,你别追啦,东家……”

古竹婷和阿奴充耳不闻,片刻工夫已然远远离去。

大管事跺了跺脚,叹息道:“东家是好人呐!可怎么就舍命不舍财呢……”

……

李尽忠病逝以后,孙万荣自知在族人中自己的威望和凝聚力远不及李尽忠,唯恐消息泄露,军心涣散将不可收拾。而一旦大军回山,想保持这个秘密是根本不可能的。

此时的契丹人远没有汉人那样森严的阶级和制度,无法把一个统治者长期和他的子民隔离开来,还让大家坚信他还活着。

因此孙万荣决心先瞒下李尽忠的死讯,再以李尽忠的名义下令轻骑出战,一战立威,树立他的威信。是以他把掳粮归山的消息放出去之后,便只率轻骑快马日夜兼程快速南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了冀州。

打下冀州之后,为了扩大影响,他又下令大开杀戒,斩杀冀州刺史陆宝积及从吏官兵数千人,粮秣辎重无法运走,也都一把火烧了,随即马不停蹄,又去攻打河间。整个河北为之震动,消息快马递报进京,武则天闻讯也是大惊失色。

这时,朝廷与突厥人的议和,正在不断地讨价还价,突厥人其实也不看好契丹人,如今朝廷在北疆战事如何,他们无法及时了解到最新的战报,所以对朝廷也不敢逼迫过甚,急于议和完成。

双方各有顾虑之下,议和的基本条件已经统一了。武则天同意以武周王爷迎娶默啜之女为王妃,封默啜为左卫大将军、迁善可汗,另赐金珠玉宝、缯帛布匹、谷种农具,但割地弃民的要求决不答应,现在双方只是在馈赠的财物数量上还有分歧。

孙万荣又破冀州的消息传来,武则天慌了,连忙授意鸿胪寺与突厥使节再度合议,同时严密封锁朝廷再吃败仗的消息。

鸿胪寺卿知道如果突然改变态度,迫不及待地答应突厥人的条件,反而会引起突厥人的疑心,这些胡蛮心思狡诈,不是那么好哄骗的。因此耐着性子又跟突厥人谈判了两天,拖拖延延的陆续让步,答应了对方的条件。

朝廷答应停战条件:给付突厥谷种四万斛、杂彩布帛五万匹,农器三千具、铁四万斤,农书、医书一批、药材二十车,另付黄金千两、明珠十斗,以作聘礼。

突厥使节得偿所愿,双方签订国书,随即突厥使节便得意洋洋地陪着准备去做突厥驸马的武延秀押着无数财物回返突厥去了。

朝廷把突厥使者打发走了,马上再议增兵河北之事。契丹人不断南侵的消息令整个朝廷都感觉到了他们的威胁,尤其是突厥和吐蕃藉由河北之乱不断向朝廷软硬兼施地索取好处,令朝廷不胜其扰,各方势力都认为应该迅速平息契丹之乱。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武周朝廷可谓上下一心,前所未有地团结。武则天把本打算派回安西四镇戍守,以应付吐蕃蠢动的新任兵部尚书、当朝宰相王孝杰任命为讨逆征北大元帅,羽林卫将军苏宏晖为副元帅,再征发兵征讨契丹。

这一次,因为朝廷已经和突厥议和许亲,武则天认为西线已无战事,所以从河陇各地抽调了近八万兵马,另外从府军中继续抽调,再招募一部分,最后组成了一支十八万人的大军。

王孝杰这路兵马已是武周朝派住北疆的第三路大军了。为了平息小小契丹的叛乱,第一路大军曹仁师全军覆没,第二路大军武攸宜闭城不战,如今朝廷只能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这位收复了安西四镇的名将身上。

王孝杰带着七拼八凑的十八万大军,带着女皇和满朝文武的期望,扬起战旗,直奔河北。

此时,大雁南归,金风送爽,秋的凉意已经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