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临阵立威(第2/2页)

日落前半个时辰,双方将士都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当五万蒙古骑兵折回来的时候,明军将士已经在设置好的阵地上严阵以待,等待着战斗开始。

也先并不是军事上的笨蛋,不然他也不可能用武力统一蒙古!经过京城一战,也先认识到大明火器对骑兵构成的巨大威胁。几个月下来,也先一直在考虑对付大明火器的办法,结果,他只想到了一个办法,即集中手上的一切兵力,以最快的速度发动进攻!毕竟,战场上的主动权是掌握在进攻者手里的,而且明军火枪兵的转移速度很慢,在防御上又处于被动,如果能够集中所有力量攻其一点的话,必然会有很大的收获!

这次,也先就使用了这一战术。他在明军看似薄弱的正面防线上集中了至少三万骑兵,准备用这三万骑兵发动一轮最猛烈的突击,以此冲垮明军防线,然后利用骑兵的高速机动能力来战胜明军!

问题也就在这里,这也正是朱祁钰愿意看到的一点!虽然蒙古大军集中攻击战线的正面,将给正面防线上的火枪兵施加巨大的压力。不过,朱祁钰已经在这个方向上部署了六道防线,再加上两翼的火炮,将足以挡住蒙古骑兵!而问题的关键是,正面战场是在两侧山峰之间的河谷上,非常狭窄,蒙古骑兵即无法展开,又只能沿一条线路进攻,这极大的限制了蒙古骑兵战斗力的发挥,同时也严重的限制了蒙古骑兵的灵活性。

朱祁钰当初选择这个战场的目的也在于此!只有缩小正面战场的宽度,才能集中发挥火器的威力。蒙古骑兵发动进攻的话,其第一线的兵力也就数百人而已,而其后方的兵力根本就没有什么作用!而这点人,火枪兵足以对付。另外,蒙古大军聚集于一处,更有利于用火炮杀伤,能将火炮的威力发挥到极限!

也先也许认识到了这一点,也许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不过,后悔是无法改变战争结果的。当三万蒙古骑兵在明军阵地北面列好阵,分成了十队,每队三千人。而按照蒙古骑兵的战术,冲锋时,以队为基础,这样不但能够避免战场过于拥挤,更能够在打不过的时候快速撤退。看来,蒙古骑兵在进攻之前就已经想好了怎么撤退吧!

战斗开始了,第一队三千骑兵分做五排,每排六百人。而在战场南面,第一道防线上的五千火枪兵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子弹上膛,瞄准目标,听我命令!”负责指挥这五千火枪兵的是一名校尉,他策马在战线后方不听的奔跑着。

山坡上,朱祁钰并没有干预前线的战斗,战斗一开始,他就让手下去发挥,自己则成了旁观者!最先发言的仍然是火炮。在蒙古骑兵掩杀过来的时候,位于正面战场两翼山坡上的炮兵立即开火了。

两百余门火炮齐射时的场面是很壮观的,当炮弹落下之时,蒙古骑兵顿时人仰马翻。这些炮弹都是落地便炸,飞起的大量弹片无情的屠戮着那些高速奔跑中的骑兵。三千骑兵,在冲到火枪射程之内的时候,就只剩下两千来人了,而且冲锋的阵线已经完全乱了套!

很显然,骑兵的威力在于冲击,特别是在这种阵地战中,上千年来,骑兵能作为战场上的主宰力量,就是因为其强大的冲击力!当骑兵排山倒海般的冲过来时,就算是重装步兵都无法完全阻挡!而死在骑兵手里的人,多半是被战马踩踏而死,而并非被骑兵手里的战刀砍死的!为了能够发挥这种冲击力,骑兵在冲锋的时候非常讲求阵型的完整性,如果冲锋队列散乱的话,那威力就要折减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