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第五重骑兵军(第2/3页)
当然,奥斯曼帝国的骑兵比蒙古骑兵还是有一些优势的。比如,当时奥斯曼帝国的军事制度本身就要比分裂的蒙古部落的军事制度更为完善。就算在也先势力最为强大的时候,蒙古也最多只是一个分散的邦联形式的国家而已,而且瓦剌从来就没有真正将蒙古各个部落统一起来。相反,奥斯曼帝国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两百多年里,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军事政治制度。而且,奥斯曼帝国的国家基础就是军队,其政治制度甚至都是以军事制度为基础的,是一个军政倒置型的国家,一切都以军事为先,一切都以军事为重。所以,奥斯曼帝国的骑兵其实是依靠其庞大的国家实力为基础的,而且是以国家的形式在作战,而不是如同蒙古骑兵一样,几乎是以部落的方式在作战的!
同样的,奥斯曼帝国在选拔骑兵方面,准确的说,是在培训其主力部队的方面,有着更为健全(变态)的制度。因为奥斯曼帝国本身就是西突厥人建立起来的帝国,而且是西突厥一个小部族建立起来的帝国。这与当时西方存在的好几个帝国一样,其国家基础是广大的被奴役的异族,而占据国家统治地位的反而是少数的外来民族。正因为这一根本原因,奥斯曼帝国对西突厥族的每一个男性成员都要进行极为严格的军事化训练。这些人,从八岁开始,就要进入军队,然后接受极为严格的军事训练,在其成年之后,正式编入战斗部队,而其一生,就只是为战斗而生存的。这就是奥斯曼帝国的主力军团,几乎都由西突厥族人组建起来的军团,而其骑兵部队,绝大部分也都是主力军团。这些军队的官兵,几乎都是自幼开始接受军事训练,并且一辈子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
当然,为了提高军人的地位,特别是西突厥族军人的社会地位。奥斯曼帝国的正套政治体系就是为了军事而存在的。比如,当时奥斯曼帝国设置的几种社会阶层,其中除了贵族与僧侣之外,就是军人的社会等级最高了,而且任何有军功的军人,都有自己的领地。显然,这极大的鼓励起了军人作战的士气与决心,在拥有了土地之后,军人就不仅仅是在为国家作战,在为民族作战,在更大的程度上,他们是在为保护自己的家园,保护自己的领地,保护自己的利益而战。毫无疑问的,在那个时代,这是最能够鼓舞士气,最能够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办法!
不过,与之相比的第五军绝不差在哪里。明帝国的军人身体素质是极高的,特别是在骑兵部队。最初,帝国骑兵都是从步兵部队中挑选优秀人员。而在军事改革之后,骑兵部队直接招收新兵,而对新兵的第一要求就是体格,任何体格弱的,体能差的,都没有机会进入骑兵部队,甚至连进入步兵部队的机会都没有。而且,在帝国改革十多年之后,新一代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军人在其十岁之后,其生活条件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身体素质更是提高了不少。同时,为了保证帝国军人强壮的体格,当时朱祁钰做了一件很让人费解的事情,即由帝国政府(国防部)以及帝国军队的后勤系统,向蒙古族订购了大量的牛奶,以及肉类,保证每明军人,每天能够喝上一斤奶,以及半斤肉的供应。当然,在外作战的时候,牛奶不容易供应,就改为了奶制品,比如可以较长时间保存的奶酪。而后来,帝国军人的体格全面增强,显然也与这一政策有着很大的关系!
出了体格之外,帝国在对军人的照顾方面,其实并不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差。当时,明帝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说不上是为军队而生的,不过,明帝国在各方面都极为照顾军人。比如,为了让帝国军人能够安心在前线作战,其军饷是非常高的。而且,伤亡军人(或者家属)都能够得到帝国巨额的抚恤金。同时,帝国军队对战利品的处理办法也很诱人。当然,这也是比较适合帝国主要进行对外战争的,毕竟,对帝国军人来说,几乎不存在保卫家园的问题,在蒙古完蛋之后,还真没有哪个国家对明帝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每次都是明帝国主动去“挑衅”其他的国家。而帝国建立起来的一套完善的军功奖励制度本身,就足以保证帝国军人在对外征战的时候保持高昂的士气与顽强的斗志。
另外,第五军还有一项巨大的优势,而且是将要决定战斗胜败的优势,那就是第五军在武器装备放面,远超过了奥斯曼帝国的骑兵。当时,帝国骑兵所使用的战刀,铠甲,在莫卧儿帝国战争结束之后,已经完全换了一套(旧的全都倾销给了那些想要建立骑兵部队的国家,比如白羊王国),而帝国骑兵新配发的战刀与铠甲全是由合金钢锻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