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海上霸主

自从火炮成为海战的主要武器之后,数百年之内,战列舰就是海洋上的绝对霸主。“战列舰”这个名字,本身也是从海战中得来的。风帆海战时代,火炮成为了海战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武器。甚至可以说,火炮本身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舰队的战斗力。在炮塔没有出现之前,火炮都是安装在战舰两舷的。为了尽量发挥战舰的火力,就要求战舰在交战的时候,将侧舷对向敌人。因此,出现了战列线战术,即战舰排列成单排,或者多排纵列,统一用侧舷的火炮打击敌人。而专门执行这一作战任务的战舰,就是战列舰!

从“战列舰”这个名字的由来,其实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这是一种大量装备火炮,以火炮为主战武器,并且能够抵挡住对方火炮打击的大型战舰。“战列舰”这个名字并不是最早出现在明帝国海军的,当时明帝国海军将战列舰这类战舰称为主力舰。直到后来,当明帝国海军与欧罗巴国家的海军在交战中越来越多的用到了战列线战术的时候,明帝国海军才接受了这种西方化的称呼,将自己的主力战舰改称为“战列舰”。毫无疑问的,在那个时代,明帝国不但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同时,还有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战列舰!

“皇帝”号是风帆战列舰时代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在其出现之后五十年之内,没有任何一艘战舰超过了它。当时,“皇帝”号两舷共装备火炮九十门,一共有三层火炮甲板,其中最上层的火炮甲板,也就是露天甲板每侧装备火炮十五门,二号甲板每侧装备火炮十七门,三号甲板每侧装备火炮十三门。为了建造这艘庞大的战舰,一共用掉了两千五百吨的橡木,而其主桅,副桅所用的冷杉木都是从极北地区运过来的,光是运送这两根长达十丈的桅杆,就用了至少半年的时间,花费更是难以计数。另外,还用掉了至少三千斤的铁钉,超过二十万支的木钉!建成时,这艘战舰长达三十二丈,宽八丈,从船底的龙骨到主桅顶端达到了十三丈。整舰下水时的重量(排水量)达到了两千三百吨,在满载时,排水量超过了两千九百吨!

在当时,“皇帝”号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头号战列舰,直到五十多年之后,英国开工建造了“皇家君主”号的时候,才打破了“皇帝”号保持的纪录,不过,这个纪录英国人没有保持多久,当明帝国建造的第二艘以“帝国”号命名的战舰,也是世界上的第一艘铁甲舰的时候,“皇家君主”号保持的纪录就被轻易的打破了。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皇帝”号本身不仅仅是世界上的头号战舰,而且,这也象征着明帝国海军作为世界头号海军的地位!

顾成林指挥的就是这支强大的舰队,五十四艘战列舰,其战斗力几乎是当时西方所有海上强国战列舰的总和!当然,这还没有算上配合这五十四艘战列舰作战的上百艘巡洋舰与护卫舰。如果将这些战舰的战斗力都算上的话,那么毫无疑问的,明帝国大西洋舰队的实力,几乎就是当时欧罗巴所有海上强国海军舰队实力的总和了!这次,顾成林要对付的是红夷的一支分舰队而已,虽然这支舰队也拥有上百艘战舰,不过,论战斗力的话,红夷舰队比明帝国大西洋舰队差远了!

福尔斯湾海战是世界海战史上,第一场以战列线战术决定胜负的海战,也是风帆时代海战中,在火力发挥方面最为经典的一场海战。交战双方都将火炮作为了主要的作战武器,而且从一开始,双方的指挥官都严格的遵守了战列线战术的基本原则,几乎整个交战行动都是用火炮进行的。而在四天的战斗中,交战双方都充分的利用了风向的影响,并且尽己所能的发挥舰队炮火的优势。从这些方面来说,福尔斯湾海战完全称得上是火炮时代海战的真正逼租。从这场战斗之后,在未来的数百年里,不管海战的战术怎么变化,不管战舰的性能得到多大的提高,在另外一种海战主战武器出现之前,火炮一直就是海战中的绝对性武器,是任何一支舰队最重要的武器,很大的程度上,火炮的先进性,甚至直接决定了战舰,乃至一个国家的技术先进性!

第一天的战斗中,顾成林指挥的帝国大西洋舰队完全占据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在双方进入视线范围的时候,明军舰队就首先抢占了上风口,并且堵住了红夷舰队冲出福尔斯湾冲出海湾的航道,迫使红夷舰队进行战列线决战。结果,明帝国海军的舵手与控帆手成为了战场上的最大功臣,他们非常有效的控制住了舰队的航线,并且尽量利用上风位的优势,与红夷舰队保持着一个比较合理的距离,在保证舰队火炮能够有效的打击敌人的同时,也尽量的避免了舰队遭到红夷的火力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