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阙斋读书录卷五
子部
管子
《牧民第一》:“不璋两原,则刑乃繁,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
璋者,障之假借字。悟疑误,以与神不韵也。
《形势第二》。
有感斯有应,有往斯有来,有实斯有名,有形斯有势,故为政者当尽其在我者,务其远者大者。“飞蓬之间。”
声闻之无根者也。
“主功有素,宝币奚为,羿之道,非谢也。造父之术,非驭也。奚仲之巧,非斲削也。”宝币非享神之具,羿非谢,造父非御,奚仲非斲削,别有尸之者也。
“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
召之不在于使,亲之不在于言,亦别有尸之者也。
“訾食者不肥体。”
訾食者,计訾而食,犹云数米而炊。
《立政第四》:“右五事。”
此管子经国之大略,即后世保甲之法所自防。
《宙合第十一》:“进伤为人君严之义,退害为人臣者之生。”
按:此即《扬雄传》“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之义。
“以为鸟起于北,意南而至于南。起于南,意北而至于北。
苟大意得,不以小缺为伤。”
庄子谓行小变而不失大常,亦此意。
《法禁第十四》:“故曰绝而定。”
绝而定,犹董子“皆绝勿进”之绝。
《重令第十五》。
此篇言令不违,即商鞅之所本。
“亏令者死,益令者死,不行令者死,留令者死,不从令者死,五者死而不赦。”
按:五不赦,商鞅之所本也。
“三器者何也?曰号令也,斧钺也,禄赏也。”
按《法禁篇》首三句曰法制,曰刑杀,曰爵禄,三者并重,亦即此三器也。
《法法第十六》:“倨傲、易令、错仪、画制、作议者,尽诛。”
按:倨傲即私议自贵也,易令即怪严也,错仪即杂俗也,画制即异礼也,作议即私议也。
《兵法第十七》:“始乎无端者,道也。卒乎无穷者,德也。”
按:始乎无端者,阴阳之循环,随所遇皆可为端也,故曰道。
卒乎无穷者,人心之变化既极,而又以苦思得通也,故曰德。
“因便而教,准利而行,教无常。”
按:“因便而教,准利而行”者,兵无常形,因势合变。
《大匡第十八》:“士处靖。”
按:处靖,谓居止有定也。下“出入无常”是反面。
《小匡第二十》:“夫鲍叔之忍,不僇贤人。”
《左传·正义》云:“夫鲍叔之不忍僇贤人,其智知称贤以自成也。”王云:“应从正义为是。不忍上应更增一‘仁’字,与‘智’字相对。”
《霸言第二十三》:“兼正之国之谓王。”
按:兼正之国,疑当作兼正四国。
“故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伐不谓贪者,其大计存也。”
“伐不谓贪”,王云伐字当为我字之讹。国藩按:伐字当为世字之讹。唐讳世,凡世字皆改作代,代又讹为伐耳。
《问第二十四》:“事先大功,政自小始。”
按:以上总提,以下分条考问。
“徒负勿入。”
谓不收其税入也。
《君臣上第三十》。
此篇言为君者专重求人,不侵臣下之职。
《君臣下第三十一》:“故曰。德侵则君危。”
按:侵,过也,犹淫也,溢也,侈也。故下文云审禁淫侵。
上溢分则下亦越分,上禁淫侵适如其分,故下无冀幸也。
《小称第三十二》。
此篇多精深语,大约畏民以自修,反己以自责。
“操名从人,无不强也。操名去人,无不弱也”。注:“谓君自行善,持名使之延誉,故强也。君既行恶,即是持名去人,无善可称,故弱也。”
按:操名者,民操之也。操名以从我,则我强。操名以去我,则我弱。注失之。
“圣人得利而托焉。”
按:圣人行善,宣之于气,达之于目,是心中之善托于气与目以出也,故目得利而托。圣人有善则托可好,我有过则托可恶。
《四称第三十三》。
此篇言有道君、无道君、有道臣、无道臣四者。
《侈靡第三十五》。
此篇多不可晓。
《心术上第三十六》:“故曰上离其道。”
按:此故曰二字涉下文解中而衍。
庄子
《养生主》。
庄子自以为游方之外,不婴世网。余读《养生主》、《人间世》等篇,其持身涉世,用心亦何苦也!其曰:“虚舟不忤,虽有忮心,不怨飘瓦,与齐偕入,与汩俱出。”反复言之,岂诚忘机哉?使诚忘机,则不复言机矣。《越世家》载其不救陶朱公之子,亦机心之为之也。姚惜抱氏责之,非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