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加尼沙里协同作战的步兵部队(第6/9页)
◎ 阿尔玛托罗军官。
其实平心而论,马尔托罗和阿尔玛托罗并不能完全对等。因为“马尔托罗”原指代的是奥斯曼军队中的基督徒。后来变成了一种描述各式各样的基督教军事团体和个体的通用术语。这一名词的定义被无限扩展开来,成了所有基督教间谍、密探、使者、多瑙河上的船夫及要塞守备队队员甚至为阿金基部队而战的基督教叛教者,由基督教徒组成的地方警备队——特别是那些长期驻扎于如蒙特内格罗(卡拉达戈)和摩里亚等匪患横行地区的警备队的代名词。如果以这一标准来看,则马尔托罗的驻扎地远不止希腊中部和西、北部,在16世纪时期,他们成了横跨塞尔维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乃至匈牙利守备部队的主力。
沃伊尼克
“沃伊尼克”一词源于南斯拉夫语“沃贾尼克”,意为“士兵”。“沃贾尼克”一词诞生于中世纪,原指当时的巴尔干贵族阶层成员,这些人在14世纪时期投靠了奥斯曼人。在帝国扩张时代的前期,奥斯曼人为了更轻松地完成新的征服计划,经常将被征服地原有的军事组织并入他们的军事体系,这其中就包括沃贾尼克。这些贵族们得以保有自己的封地,作为交换,他们组织辅军部队,协助奥斯曼军队作战,这些辅军部队就被称为沃伊尼克。后来这一名词成了帝国所有履行军事义务并享有免税权的非穆斯林公民的代称。成员多来自于塞尔维亚南部、马其顿、色萨利、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也有少部分的波斯尼亚人和多瑙河的萨瓦河流域的居民。信奉基督教的瓦拉几亚牧民很乐意以驻边境的沃伊尼克的身份为奥斯曼帝国效力,以换取政策上的优待。16世纪时期,独立的罗马尼亚公国摩尔达维亚也向帝国提供沃伊尼克士兵。
起初,沃伊尼克的主要职责是戍守位于保加利亚和马其顿的帝国边境地区,同时,他们也被作为侦察部队使用,并在战时跟随主力部队侵入敌国,掠取战利品。非战时他们则在自己的“巴斯迪纳斯”(一块可以被继承的耕作用地)上劳作,或饲养牲畜。
他们享有的免税权包括了帝国规定的几乎全部税种,只有一种名叫“玛图”的税例外。沃伊尼克并非地方的军事单位,而是一个独立的军事组织。而成员所需缴纳的“玛图”也由该组织一次性全部付清,而不是分摊给每一个成员。
◎ 16世纪的瓦拉几亚籍沃伊尼克士兵(左一)。
沃伊尼克拥有独特的军阶制度和组织结构,相应的军衔由高到低分别为:“沃伊尼克桑贾克贝伊”、“沃伊尼克贝伊”、“切里巴西”和“拉贾特”。和亚亚一样,所有沃伊尼克军官均听命于沃伊尼克桑贾克贝伊,而非听命于所在行省的总督。这支部队没有“团”的建制,但拥有登记在册的预备役人员,用以维持其规模。在16世纪时期,单保加利亚一地就有4万名沃伊尼克成员,以至于在后世的奥斯曼文献中,沃伊尼克成了保加利亚的同义词。
15世纪时期起,一些沃伊尼克部队开始负担额外的任务,如照顾战马,替皇室驯养猎鹰等。但直到16世纪为止,他们仍是奥斯曼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16世纪起,沃伊尼克也步了其他辅军部队的后尘,被贬为后勤部队,在战役期间为主力部队运输后勤物资,提供马匹和新鲜草料。他们的特权地位也失去了,变得和一般的穆斯林军事阶层平起平坐。沦为战斗支援部队的沃伊尼克以家庭为单位被编组为一个个的冈德尔(源自希腊语,本意为“挂有旗子的骑枪”),每个沃伊尼克平时的生活起居和生活费用都由家庭成员和被称为“雅马克”的仆人负担。尽管仍享有老爷一般的待遇,但丧失免税权等特权的事实让沃伊尼克们大为恼火,他们开始转而支持奥斯曼的敌人威尼斯人和哈布斯堡人。许多人加入了盗匪团伙。在18世纪初,情况甚至恶劣到这样的地步:毗邻其他基督教国家的帝国边境地区的年轻基督教居民中,有三分之一的人都成了反抗者!
塞克班
这里的塞克班与加尼沙里军团的精锐部队“塞克班”并不是同一支部队。“塞克班”一词起初被用于指代非正规部队,特别是那些没有装备枪炮的部队,但它最终被用于指代任何一支正规部队序列以外的部队。
但这支塞克班却与枪炮息息相关。火器在欧洲的广泛应用使基督教国家的滑膛枪部队对奥斯曼军队的威胁越来越大。为了与欧洲人相抗衡,奥斯曼人于16世纪晚期到18世纪组建了新式的塞克班部队,这支部队多为穆斯林农民出身。其中包括了大批来自达尔马提亚、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和安纳托利亚地区,原隶属非军事阶层的穆斯林公民,他们大多为骑马步兵。为了在财政上维持这支新军,帝国特别设立了一种叫“塞克班阿克赛斯”的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