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日本人的满洲梦(1926年12月~1936年12月) 九一八事变(第3/12页)
但仍有问题:如果只有关东军搞这个事,按非战时日军师团的规模,不过一万来人,即使加上南满铁路线上的守备队和在乡军人、武装侨民乱七八糟的,也不过2万人。张学良的东北军有多少呢?正规军加保安部队达到40万人,虽然1930年中原大战时,张学良为帮蒋介石对付冯玉祥、阎锡山,调11万精锐到关内,就算这样,关外还有33万人,其中正规军20多万,沈阳附近有6万人左右。
这仗怎么打?
5月份,前来关东军视察的陆军省军事课课长永田铁山(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6期,长野县人)提到这个问题。
永田被认为是日本陆军最有脑子的人。石原尽管自己很孤傲,但由于只能算第二大脑,所以碰到永田,不得不收敛三分。永田问:有人说你小子在搞谋略,如果打起来,你有把握驱逐东北军么?
石原说:我知道永田课长有更好的办法。
永田笑着说:不如从国内调两门大炮过来吧,沈阳的城墙太厚了。
石原惊叹于永田的细致,问:多大口径的炮?
永田说:240毫米口径的,好吧?
就这样,两门240毫米口径的野战重炮和不多的炮弹被悄悄运出东京,拆成一堆散件经神户港运抵旅顺,然后被秘密送到驻沈阳日军独立守备队。
见到大炮后,石原很高兴,但又皱眉头:老了点吧?确实。这两门战炮口径很大,但却是二十多年前用在日俄战场上的家伙。从这个细节上说,你不要认为石原等人计划闹事时武器装备有多好。他们不但缺少重炮,更没飞机,而张学良那边,飞机大炮,什么都不缺。
问题还没完。
沈阳日军独立守备队没炮兵,把散装大炮攒起来可是个技术活儿。由于是秘密搞的,又不能向第2师团的炮兵请教,只有自己鼓捣。还别说,最后还真鼓捣好了,但离起事的日子也所剩无多了。
问题在继续。
炮装好了,谁会发射呢?谁又能保证击中目标?要知道,开炮是个非常专业的技术活儿,对目标进行测距和锁定不是一般人就会的。石原倒想得开,对手下说:中国人有句话叫“赶着鸭子上架”,你们就是鸭子,沈阳外的东北军北大营很大,我不要求你们一炮打死多少人,只要你们能把炮弹打到北大营里,就算完成任务,OK?
前面说了,张学良在东北有二十多万正规军,沈阳周围有六七万人。如果动手了,张学良会怎么办?石原认为:小张比老张差几个段位,不足惧!
说不足惧,并不是说石原有必胜之把握。动手后,张学良怎么反应,石原也没底。尽管如此,他还是觉得不足惧,在他看来,“不足惧”是个态度,是一切干大事者该具有的素质。从一开始,他就知道如果起事,是一次天大的冒险。在这一点上,他比谁都明白。如果真有一百万关东军放在这,那他也许会马上辞职回老家教书,因为在他眼里,军人这个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冒险。
冒险?石原用他夹杂着东北味儿的山形县口音说:必须的。
契机来了:中村震太郎出事了。
中村何许人也?
1931年初,负责情报工作的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第二部部长建川美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3期,新潟县人),派过来几个侦察员,对北满地形和东北军驻军情况进行摸底。中村是其中一批。5月10日,他离开东京。第二部前一次派遣人员,是后面提到的“樱会”二号人物、南京大屠杀“不留战俘”命令的起草者:长勇(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8期,福冈县人)。但长勇完成任务后,安全返回了东京。
中村就没那么好运气了。
中村3天后到达抚顺,随即前往沈阳关东军特务机关,从那里去哈尔滨,然后是齐齐哈尔、海拉尔等地,一圈下来后,关东军参谋片仓衷将在吉林洮南迎候他。
中村最大的任务就是画地图。
对那个年代的日军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他们在中国偷偷摸摸地绘制军用地图的本事太厉害了,很多地图可以精细到村口的一条小河。明治维新后,日本情报人员在中国最大的任务就是画地图,1937年的日军参谋们就是拿着10年前画好的地图打南京的。
中村就是个画地图的天才。
但6月25日,中村在察尔森山(现内蒙古兴安盟)被东北军兴安屯垦区公署第3团(团长关玉衡)的士兵发现。中村马上递上名片,笑称自己是来自日本的科学家,此行目的是进行土壤调查。
科学家?
这个说法有点意思。
士兵们看着眼前这个人。中村还带了两个向导和一个伙伴,一个是白俄罗斯人,一个是蒙古人,一个是退役的日军骑兵。
多天后,片仓衷来到洮南,一等中村没来,二等也没来,三等还没到,知道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