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计谋跟道德无关
曹操雄心万丈。
曹操自我感觉良好。
他便想有所作为。
收吴灭蜀,统一天下。
这本应是天子的作为,但曹操现在身为天子岳父,便想替天子有所作为。
夏侯惇的眉头皱了起来。
不错,收吴灭蜀,统一天下,气势是很庞大的。但人世间气势庞大的事情都是从细微处入手。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蚁穴。
蚁穴很快就被他找到了。
汉中。
张鲁。
只要拿下此人此地,然后以得胜之兵取蜀,收吴灭蜀也就水到渠成。
曹操很欣赏夏侯惇的思路。在他看来,这叫细节决定成败,也叫从小处入手,然后提纲挈领,统领全局。
大部队便开了过去。在汉中最险地阳平关,两军打了一场遭遇战。准确地说是夏侯渊、张郃所部被杨昂、杨任所部劫了寨。
当然这样的劫寨伤不了曹军的元气,可曹操依然很生气。他亲自披挂上阵,要和张鲁决一雌雄。
张鲁马上害怕了。不错,硬打是可以再打一两个小胜仗,但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张鲁这才知道,原来战争学就是关系学——刘备为什么这么多年没被曹操打倒,就是因为他拉上了关系,和孙权结成了战略联盟。曹操打其中的任何一个,就会受到另一个的骚扰。
所谓顾此失彼。
可他张鲁有什么呢?
只有汉中。
孤零零的汉中。
他和曹操只有力的较量,没有智的角逐。
张鲁最后选择了投降,并被曹操封为镇南将军。他失去了土地,却得到了性命,这是乱世的交易学。对张鲁来说,他的江湖结束了。汉中现在已是曹操的汉中,是他和刘备再次PK的跳板或者说平台。
但是几乎没有人知道,曹操竟然心如止水。
主簿司马懿便对曹操进言说刘备这个人靠欺骗手段取代刘璋,但蜀人对他并没有臣服。现在主公已夺得汉中,正是进兵的好时候。所谓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啊……
曹操却不想PK。
他心如止水地说出了一句名言: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
得陇望蜀这个成语自此传遍天下。
但历史的诡异也在这里头——曹操真的心如止水吗?如果说他大举西征的目的只是为了拿下汉中,呵呵,汉献帝都笑了。
起码,诸葛亮是不相信的。
当曹操在汉中按兵不动时,诸葛亮以为,不是曹操不想吃人,而是他心存顾忌。
一是兵士远道而来,刚刚拿下汉中,需要修整一下。
二是江东孙权的牵制。打张鲁,曹操没有后顾之忧;打刘备,历史的经验告诉他,还有一双贼亮贼亮的眼睛盯着他的屁股,随时有扑上来撕咬的可能。
所以,曹操不得不分兵合淝,以防孙权的突然袭击。
这是曹操的隐忧,也是他的漏洞。
但在诸葛亮看来,却是一个机会。世事的辩证法其实就在这里,对手的漏洞就是自己的机会。
只要能够抓住。
诸葛亮抓住了。
他建议刘备,把江夏、长沙、桂阳三郡还给东吴,然后派一口若悬河的辩士,前去东吴陈说利害,目的是劝孙权起兵袭击合淝,以牵动曹操之势,如此,曹操必定勒兵向南,益州之危也就迎刃而解了。
刘备击节赞叹——什么叫辩证唯物主义,这就叫辩证唯物主义啊!跳出问题看问题,跳出益州救益州。由此及彼,东拉西扯、东成西就、东邪西毒……集全中国之兵为自己所用,诸葛亮的思维可谓是发散性思维,刘备相信,孙权一定会乖乖就范的。
孙权没有乖乖就范,而是心里直犯恶心。
上次刘备说好让诸葛瑾取长沙等三郡的,结果在关羽那里被忽悠了一把。关羽不仅忽悠诸葛瑾,还吓鲁肃,拎着把刀来去自如,真是不把东吴放在眼里。现如今大难临头了,才临时抱佛脚,派人上香进贡。这个,做人不可以这样恶心的!
孙权准备拒绝刘备的交易。
事实上,他的拒绝不仅仅是感情用事,还有乐见其死的意思。孙权以为,一个出尔反尔的人不配在这个世上生存,他愿意借曹操之手除掉刘备。
张昭却连声叹息,叹孙权不懂辩证唯物主义。不错,乐见刘备之死是很爽,但刘备死了之后呢?世上只有曹操和孙权两家,曹操拥有北方和益州,那是大半个中国啊,到时打东吴还不是手到擒来?!
所以,刘备是非救不可的。不给钱也救,不给地也救。他和孙权是冤家,也是亲家,是相望于江湖的怨偶。是对手,也是助手。什么叫不离不弃,这就叫不离不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