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鉴赏家(第6/6页)

即便如此,蒙特收藏一直留在洛杉矶郡立博物馆,直到该馆首位亚洲艺术研究员亨利·特鲁博纳斩钉截铁地表示,征集那批藏品是一个“可怕错误”。对于已经征集的藏品,特鲁博纳研究员在加州的斯克利普斯学院,找到了对那批藏品深信不疑的艺术家米勒德·希茨。他安排将那批有争议的艺术品,租借给了自己所在的学院。它们在那里停留到20世纪60年代。之后,它们连同曾遭拒绝未售出的蒙特藏品,一并还给了蒙特指定的藏品继承者西挪威实用艺术博物馆(目前,该馆属于挪威卑尔根市博物馆的分支机构,简称KODE)。

蒙特藏品的结局十分离奇。2010年12月,盗贼闯入卑尔根博物馆,偷走了部分蒙特藏品。2013年1月5日,星期六,又有23件藏品被盗。该馆馆长艾伦德·霍耶斯登怀疑,那是“按图索骥”行为:“显然,盗贼知道自己要什么。”由于推测蒙特藏品中许多东西属于圆明园被盗文物,我们自己的理论是:某些中国人为收复文物,实施了盗窃。然而那个故事还有续集,2014年,经中国房地产商、慈善家黄怒波先生牵线搭桥,西挪威实用艺术博物馆宣布与北京大学签订历史性协议,将其所藏的21件汉白玉石柱中的7件送还中国,它们属于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的掠夺物。虽然由中国石匠雕刻,那些建筑石柱显示出深受西方影响,出自圆明园西式风格建筑中的西洋楼。石柱将在北京大学展出,挪威方面因此得到了163万美元。同时,西挪威实用艺术博物馆希望得到北京大学中国艺术专家的支持,对该馆藏品进行研究,改善其展览条件(1990年,北京大学教授马世长曾经说过,该馆许多中国藏品如果不是开门假,就是低档货)。

劳费尔和波士顿美术馆的冈仓天心,属于美国早期研究中国艺术为数不多的博物馆研究员,他们能够流利地读写汉语。然而,劳费尔一生的故事,展现了文物鉴定和归属的危险性,使后代艺术史学家备感痛苦。在许多年里,博物馆界一直传言,劳费尔跳楼自杀,或许缘于他担心自己遭人指控,卷入由自己定为精品或赝品的文物鉴定争议。不管怎样,劳费尔最亲近的同事,将其过早的纵身一跳归结于不断恶化的癌症。

虽然常遭受他人指责,劳费尔也会揭发竞争对手藏品中存在赝品。比如,他曾抨击一件小型唐代石棺上的铭文有假,它目前藏于波士顿美术馆,当时为一位日本竞争对手收藏。劳费尔也有自己的“实践伦理学”。西雅图博物馆大门口有一对明代石雕,由该馆馆长理查德·富勒的母亲从冈普百货商店购买。劳费尔应邀对它们进行鉴定时,认为它们待在中国原属地似乎更好,现在与其原有历史环境分离,“它们看上去毫无意义”。但是劳费尔并不谴责外国古董商,却对“中国人破坏公共财物行为、贪婪、缺乏爱国主义”等颇有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