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淮军挽歌(一)

1767年7月的淮北刚进三伏天,温度依旧不高。此时地球还没进入升温期,夏天的温度远没有21世纪那么高,穿了官服也没有那么热。

江忠源就官服齐整的在宿州的安徽巡抚衙门里面听着属下禀报情况。现在很快就要进入收获期,田里的庄稼就要开镰收割。曾国藩平定了以涡阳为中心的匪区之后,整个淮北都变得安定起来。各个围子都直接受淮军控制,军粮供应总算是稳定下来。有了粮食就能继续战争,能继续战争就能维持大清的江山。对这位大清屈指可数的忠臣兼重臣,这也是他现在殚精竭智所做的事情。

李鸿章封了公爵的消息让江忠源感到高兴,却没有让江忠源感到嫉妒。能够在纷乱局面下看清局面,一举收复洛阳。江忠源大赞李鸿章此战可与李愬雪夜入蔡州相提并论。李愬雪夜入蔡州在军事史上被人津津乐道,就是因为李愬“悬军奇袭,置于死地而后生”。无论是难度还是战果,此战的确是极为值得称道。

李鸿章是淮军的人,现在当了洛阳知府,朝廷准许李鸿章建立“洛军”,也算是成了一镇诸侯。淮军不少人都建议淮军也出兵打仗,建功立业,江忠源领着大家一起以期封侯封王。但是江忠源却要求淮军现在老老实实在淮北待着,“当下天下局面危如累卵,我等在淮北坚守,屏蔽北方。若是轻举妄动,只能让韦贼有可乘之机。”

光复军与淮军之间有着好几年的和平,最初的时候淮军也是整日里惴惴不安,随便一点风吹草动都能把他们给吓得魂飞魄散。可人类这种生物有着超强的习惯能力,看光复军没有北上的意思,淮军先是习以为常,后来甚至有胆量去挑战一下淮南的光复军。

那次带兵的正是李鸿章。李鸿章遭到了光复军的迎头痛击,全军覆灭之后,光复军又把李鸿章他们给放了。这种做法固然让淮军再也没有了南望之心,但是淮军却更加放下心来。光复军的这种做法某种意义上很像是在示好。连被俘的李鸿章都能被释放,双方的军队更像是一种守边的部队,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对攻局面。不管是真的这么认为,或者仅仅是想缓解压力而给自己找借口,这种想法在淮军里面盛行起来。

江忠源说不要给光复军趁虚而入的机会,淮军众将倒是觉得江忠源多虑了。只是江忠源乃是主将,他既然这么说,大家自然得这么听。其实大家心里面也是颇为不以为然的。

商量好了粮食问题,淮军将领们再次提出了出兵作战的提议。当然,大家这次的理由已经不再是要建功立业,封王封侯。刘坤一说道:“大帅,现在围剿捻匪的事情已经到了紧要关头,湘军与僧王的蒙古八旗已经快把捻匪逼到绝路,我等此时若是能够出兵加入围剿,定然能够将捻匪一举荡平。洛阳也在朝廷手中,我等就可以暂时安稳一下。”

江忠源是很认真的考虑着刘坤一的建议,加入围剿捻军的行列,尽早结果捻军,江忠源也早就有过这样的想法。只是当时局面不定,捻军行动如风,如果派遣太多部队前去河南只怕要陷入长期作战中。眼下湘军的粮草供应近一半都是由江忠源负责,若是湘军也大规模出动,粮草实在是供应不上。所以李鸿章不管怎么强力请求,江忠源也只给了他一万五千兵马。

“此事还需与曾公联络才行。”江忠源答道。

刘坤一听到这话,脸上立刻有了喜色。江忠源终于松口啦!他不再强烈反对,而是要与曾国藩先商议。这是非常容易想到的事情,毕竟有李鸿章的前例所在。曾国藩理论上是主帅,可李鸿章借用与湘军合作的机会,一家伙获得了比曾国藩更高的爵位。若是说曾国藩心里面没有芥蒂,刘坤一是完全不信。即便曾国藩胸怀若谷,他能接受这个事实,可曾国藩的下属们可不会接受这个事实。此时再说与曾国藩合作剿灭捻军,湘军那边的第一念头自然是淮军又要来争功!

“还请大帅赶紧张罗此事,捻军此时已经是垂死挣扎,而此时他们只怕更是更凶残。我等若是不能加入剿灭,天知道捻匪会做出什么事情来?”刘坤一正色对江忠源说道。

江忠源也不戳破刘坤一的打算,他答道:“我这便给曾公写信!”

信送出去之后的第四天,信使连滚带爬的冲进了江忠源的府邸,他一见到江忠源就跪倒在地喊道:“大帅,一支韦泽的兵马从徐州那边顺着官道而来。卑职看他们的动向大概是直奔宿州而来。这就赶紧逃回来向大帅禀报!”

江忠源一惊,他派遣使者北上,怎么会迎头撞上光复军的大队人马呢?他刚想呵斥使者,又自己想明白了关键。淮北在淮南以北,这是很正确的地理认知。十几年来,包括光复军在内的敌人一直从江忠源的南边打过来。实际上光复军占据了徐州之后,淮北其实遭到了光复军西、北、南三面包夹。只是江忠源还是习惯的认为敌人会从南边来,所以对北方来的敌人感到很不习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