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分赃会(三)

曾经的俄国是一片纯净的土地,彼得堡也是山清水秀。李新再次登上彼得堡的码头之后,发现自己印象中的彼得堡发生了巨大变化。烟囱多了,煤炭多了,彼得堡的码头上也出现大量煤灰,彼得堡澄清的天空有些灰蒙蒙的,就如中国的首都南京和其他工业城市发生的变化。

这些年俄国工业发展很快,出售土地给中国所赚到的黄金在其中作用甚大,废除农奴制是另一个原因,第三个重大原因是法国人大量投资。法国的钱不足以搞大规模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法国还不太缺钱,于是法国资金就开始投入工业化的俄国。中国在里面也有贡献,发现巴库油田,获得巴库油田的开发权,让俄国的石油供应得到了满足。

想起这个问题,李新就不能不羡慕俄国,在俄国的精华地区就有储量惊人的石油。而中国的石油供应依靠的是南海,依靠的是庞大的远洋石油运输船队。整个中央里头真正有理由反对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无线电的其实只有军队,其他部门都支持无线电在更大范围内使用,这对于国计民生的好处太大。

收回了思绪,李新乘坐上中国大使馆的汽车前往彼得堡俄国皇宫。中俄划界问题已经完毕,理论上双方已经和平了。在这样的局面下访问俄国的意义不小,中国近期的主要工作就是好好把三千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给整合起来。在这个阶段,和平本身就能带来巨大的红利。

沙皇的皇宫金碧辉煌,一路行来,这些国力都不如中国的国家在皇宫上都比中国更富贵,这不能不让李新稍微有些不服气。中国的建筑模式的确与欧洲不同,最重要的原因也是韦泽对修建宫殿毫无兴趣。韦泽的说法真的是充满了他个人的风格,“先让大家都有,有了之后才有基础求美。这时候设计师们才能有饭吃,设计师基数大了,积累厚了,这才能出现大师。等出了大师,我们想怎么设计就能怎么设计。”

李新从韦泽这话里面感受到的是韦泽的治国理念,他也知道其他相当一部分人感受到的是韦泽反对建设宫殿的态度。不管是那种理解,大家也都遵从了韦泽的命令。必须说的是,李新很赞成韦泽的态度。现在城市里面搞室内装修的人越来越多,只要有点财力,置办了那些基本大件之后,大多数都会对装修上点心。或者是挂个字画,或者是摆设些花瓶。最近几年彩色的房间粉刷开始流行。白墙虽然还是主流,彩色墙漆,壁纸,墙布,这些东西也开始大量流行起来。

早些年挂窗帘就是钉个钉子,栓根铁丝。现在加工之后光滑的窗帘杆,膨胀螺栓也越来越普及。这些变化都在不知不觉中让那帮学“艺术”的家伙找到了吃饭的营生,李新还曾经以为这些毕业生属于没前途的家伙。没想到这里面够机灵肯干活的在城市中找到了自己的“钱途”。

到皇宫的沿途上看着路边的俄国普通人的住宅,李新注意到这些住宅的小窗户上也都有窗帘。不过转念一想,李新也有点释然。俄国人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面对几十万英法联军的猛攻,固然没有获胜,却也没有出现崩溃式的完蛋。在此时期,一万多英国军队就打得满清皇帝逃出京城。韦泽在那个时候也说过,如果英国人肯派遣二十万英国本土龙虾兵打进广东,他们还是能获胜的。

韦泽从参军开始,到现在不过35年。民朝1869年正式建立,到现在不过15年。中国海军胜过英国,更是不到三年。指望中国就在这么短时间里头就超过俄国,这不现实。更不用说彼得堡是俄国首都,首都的民众生活水平高一些也是常态。如此一想,李新的心里面倒是好受不少。至少在窗帘这件事上,中国普通工业城市的水平都达到了俄国首都的水平。就此抱怨俄国人生活水平比较高,也的确有些小心眼了。

一脸严肃的表情,心中想的却是和俄国局面无关的内容。这的确是因为这时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深入交流基本都是打,这同样证明了俄国在中国的外交理念中也只占了这么一个地位而已。中国会关心俄国的战争潜力,至于现在有可能爆发的战争,中国对自己颇有信心。中央的态度非常一致,中国人口是俄国的十倍之多,只要中国自己不出问题,未来的战争就没有失败的可能。

中国与俄国的正式交流内容早就互相通知,双方要谈的第一是安全,第二还是安全。俄国不可能真正对中国放心,就如中国现在只是认为现在根本不是发动战争的好时机一样。

正因为如此,双方在谈判上非常在意。为了能在未来的中俄战争中获胜,双方都有当下必须完成的工作。而且某种意义上来说,双方边界也的确和平。冰原地区从战略上只是个过度地带,想在冰原上维持大部队是一件可怕的工作,中国是个农业民族,部队还能种种地,搞搞饲养,建设温室大棚种植蔬菜,降低后勤压力的同时也能打发一下时间。俄国毛子们没有这天赋,在西伯利亚那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相差可以达到100摄氏度的鬼地方待着。毛子靠后方运输粮食物资,在当地打猎捕鱼。那些部队与其说是作战部队,倒不如说是肩负守边任务的西伯利亚武装垦殖民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