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龙王”出世,谁与争锋(第2/3页)
而看到这四艘比“刑天”级要大出一倍有余的新式航空母舰,曹锟手中的望远镜险些掉了下来。
“‘龙王’级航空母舰,标准排水量59800吨,满载排水量70300吨,全长308米,水线长281米,全宽37米,吃水12米,飞行甲板全宽51米。动力采用‘特二’型蒸汽轮机4座,大型专烧重油锅炉8座,功率228000匹马力,最高航速36节。18节时可航行18000海里,可载重油9100吨。携带航空燃油1400吨。”汤芗铭给曹锟介绍着“龙王”级航空母舰的数据,“防护主装甲带厚150毫米,外倾23度。水平防护装甲110毫米,另有90毫米的飞行甲板装甲,防雷隔舱350毫米,自卫武器为船用5型双联装127毫米70倍径高平两用炮6座,40毫米‘博福斯’四联装高射炮24门,20毫米‘厄立孔’双联装高射炮30门,12.7毫米四联装高射机枪24挺。可搭载飞机140架,备用飞机28架。”
此时,杨朔铭也被这级自己付出大量心血的航空母舰的英姿深深的吸引住了。
虽然在中国海军当中,“巨舰大炮”主义十分盛行,但因为杨朔铭的关系,中国海军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以航空母舰为未来海战的重要核心的战略。利用德国战舰的改造而来的“刑天”级航空母舰作为试水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在未来航空母舰的建造上摸清了方向,同时也暴露出许多的不足之处。毫无疑问,通过大型战舰改造的航空母舰,本身的缺陷造成了它们并不具备专业的航空母舰的优势,所以在“刑天”级航空母舰服役之后,新的专门设计的航空母舰立即投入了研发当中。作为着眼于未来的世界大战的主力战舰,“龙王”级航空母舰从一开始就结合了战斗力和易于生产的要求,加上得益于自由轮建造的经验,大量使用标准件生产。由此带来的第一个好处就是造价的低廉,其次建造周期也大大缩短,在此基础上兼顾了高水准防护的封闭船首的装甲舰体,使“龙王”级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最为优秀的航空母舰。
“该级舰目前一共建成六艘,此次参阅者为四艘,另有两艘正在演练,因而未能参阅。”汤芗铭说道。
“很好,很好。”曹锟再次转头看了看观礼台上的日本人,他发现这些日本人虽然也在和其他人一道鼓掌赞叹,但脸色全都是一副铁青色,不由得开心地笑了起来。
阅舰式还在继续,此时海浪汹涌澎湃,一艘艘战舰劈波斩浪,煞是壮观。然而很多人的心情,却随着胶州湾海面的风,变幻莫测,又象天空中的白云,飘忽不定……
而此时此刻,在琉球外海,中国海军第一航空战队旗舰——“龙王”级舰队航空母舰“应龙”号在海面上划过一道清晰的弧线,正要将舰艏迎向海风。
环绕在“应龙”号周围的七八艘大小护航舰只,也正紧密地伴随着航空母舰做同向运动。
“应龙”号宽阔平整的飞行甲板上,早已挤满了大大小小数十架飞机,其中最前面十余架机翼下空空如也的飞机是战斗机,另一些飞机挂了两枚大型炸弹;后面二三十架臃肿些的,机腹下则各挂载着一枚黑黝黝的如同细长的雪茄烟般的鱼雷。
整个编队很快完成了转向,强劲的海风席卷过“应龙”号,将右舷舰岛顶上的信号旗刮得猎猎作响。
随着一声汽笛响起,新的信号旗升了起来,起飞指挥员与甲板工作员在甲板上忙碌起来,机械师也开始用曲轴杆为前面几排的飞机发动引擎,不一会儿,前面几排战斗机的螺旋桨都“嗡嗡”地转了起来。
又是两声汽笛响,横在待命机群前方的一面防风格栅被放了下来,风总算能够毫无阻碍地扫过飞行甲板,与此同时,机群最前排中央的那架飞机被几名甲板工作员小心翼翼地往前方推动了一小段距离,机轮贴到了甲板前方的一道标识线上。
随即,顶着强风半蹲在这架先导机右前方的一名起飞指挥员向敞开式座舱里的飞行员打起了手势,飞行员也用手势回应,表示可以起飞。
起飞指挥员挥舞起手中的信号旗,向舰岛上部的航空舰桥打出了“请求起飞”的旗语。
连续三声汽笛响后,最后的信号旗升上了桅顶:“立即起飞”。
机翼上漆着蓝红黄三色“人”字圆圈军徽的飞机开始在飞行甲板上滑行,仅仅一眨眼的工夫,飞机便轻巧的脱离了甲板,悠悠地飘升到空中。
先导机起飞后立即右转,开始在航空母舰上空盘旋。
紧随先导机之后,第二架,第三架,第四架……一架又一架飞机接连从甲板上滑跃而起,同样以在母舰上空盘旋的方式,与先起飞的各机结成编队。未完成的编队继续一圈又一圈地盘旋,等待后续机加入。
航空母舰上空的飞行编队越来越大,相应地,甲板上的飞机也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