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日月当空,拨响内乱之弦(第12/13页)

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不满韦后的所作所为,发动政变,带领禁军攻入皇城。杀死了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人,逼迫李重茂让位,立相王李旦为帝,即唐睿宗,韦后之乱就此结束。

姑侄斗法,权利的诱惑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女儿,武则天认为公主的长相和性格都像自己,非常宠爱她。太平公主八岁时,为了给已经去世的外祖母荣国夫人杨氏祈福,出家为女道士,太平一名,就是她的道号。虽然号称出家,她却一直住在宫中。一直到吐蕃派使者前来求婚,点名要娶太平公主。李治和武则天不想让爱女嫁到远方,又不好直接拒绝,就修建了太平观让她入住,正式出家,来避免和亲。直到太平公主十六岁的时候,下嫁给唐高宗的外甥,城阳公主的二儿子薛绍。后来因为薛绍被卷入一场谋反案中,使武则天觉得太平公主嫁错人了,下令将薛绍杖责一百,饿死狱中,当时太平公主最小的儿子才刚满月。不久,太平公主改嫁给武攸暨,武则天在太平公主第二次结婚的两个月后正式登基,太平公主因为成为了武家的儿媳而避免了危险。在第二次婚姻期间,太平公主大肆包养男宠,并曾将自己中意的男宠二张兄弟进献给母亲武则天。

后来,武、李两家的矛盾尖锐,武则天召回庐陵王李显,让他继续当太子,并通过一系列的联姻将武、李两家联系起来,希望能够消除未来的政治斗争。同时,武则天让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以及她的两个男宠张昌宗、张易之掌握权力,太平公主权倾一时。太平公主一生参与过三次宫廷政变,第一次政治斗争就是张柬之等起兵诛杀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斗争胜利后,她因功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参与的第二次政治斗争是李隆基起兵诛杀韦后。太平公主的三哥唐中宗李显即位后,皇后韦氏想效仿武则天,登基称帝。太平公主也开始建立自己的势力集团,和安乐公主形成了对立面。皇后韦氏与女儿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了李显。韦后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帝,自己临朝摄政,并密谋除掉李旦和太平公主。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联合军队起兵,杀死了韦后和安乐公主。太平公主在这次斗争中参与了事先的谋议,还派儿子薛崇简直接参加了行动。她还出面将李重茂从王位上赶下来,让四哥李旦坐上了帝位。

一开始,李隆基与姑母太平公主的关系是很好的,他们是一根绳索上的两只蚂蚱,命运相连,没有什么利害冲突,还在诛杀韦后一党的政变过程中,彼此支持、互相配合。但是天上不能有两个太阳,国家不能有两个主人。如果日后李隆基成为皇帝,那太平公主就不能再操纵权柄了。所以,当两个人共同的敌人消失后,姑侄间的争斗就不可避免。他们围绕着权力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斗争。

唐睿宗李旦没有遵循嫡长子的继承制,以功业为首,选择三子李隆基作为皇太子,得到大臣包括宗室和太平公主的一致赞同。当时政局形势,只能是李旦当皇帝,李隆基当太子,太平公主并没有萌发当皇帝的意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开始自命功高,觉得自已支持过太子李隆基,他当时又只有二十多岁,没有多少从政经验,总会依照她的意图办事。但是,过了几个月,她就发现太子李隆基十分精明,自有一套政治主张,绝不会屈居于姑母之下。拥护太子的一批大臣如姚祟、宋璟等人认为,过去的朝政被外戚和诸公主干预得太厉害,强烈要求革除这种弊政,这样就触犯了太平公主的私利。

从此,太平公主就把太子李隆基看成了自己政治上的对手,很想利用自己的权势换一个容易控制的人取代他。李隆基当太子不到四个月,“太子非长,不当立”的流言蜚语就传播起来了,而制造这种舆论的不是李隆基的长兄李宪,而是姑母太平公主。在大造舆论声势的同时,太平公主也在不断扩充势力,她的支持者窦怀贞、萧至忠、崔湜等都担任要职。当时有人甚至说:“在外只听说过太平公主,却没听说过有太子。”面对太平公主的行动,李隆基深感不安,姑侄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有一次,太平公主私下挑动李宪说:“废掉现在的太子,让你来取代怎么样?”李宪并没有个人的政治野心,立刻把公主的原话向李隆基说了。太平公主见拉拢李宪失败,又召集宰相要求将太子换掉,甚至亲自拦住上朝的宰相,要求他们废立太子。宰相姚祟、宋璟、郭元振等人都是太子的支持者,他们当面抗争说:“太子为江山社稷立下了大功,本该成为储君,公主您有什么资格提出异议呢?”这番严正的驳斥,使太平公主无言对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