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江河残破,赫赫盛唐不归路
艰难太子,唐肃宗趁乱执政
唐肃宗李亨,原名李玙,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从小聪明好学,两岁被封为忠王。李亨的命运可谓是跌宕起伏。
李亨出生在东宫的别殿,他的生母杨氏出身于弘农杨氏,是关陇地区的名门望族。杨氏的曾祖父杨士达在隋代任门下省纳言,武则天的生母就是杨士达的女儿。杨氏的父亲杨知庆因为祖上的原因也当了官。
李隆基在与杨氏成婚的前几天,刚被册立为太子。不久,杨氏怀孕,生儿育女本来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可是由于当时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关系十分紧张,他担心太平公主会借题发挥,像隋文帝时的太子杨勇、唐太宗时的太子李承乾一样,借口太子沉迷于女色,难当大任而废掉自己的太子之位。因为这种原因,李隆基的内心十分焦虑,便让亲信偷偷弄来一些堕胎药,打算将这个小生命扼杀于杨氏的腹中,但是思来想去,这毕竟是一条小生命,而且是自己的骨血,最终没有狠下心来施行。
李亨出生以后,没能和生母杨氏生活在一起,因为杨氏仅仅是太子的一个小妾,而李隆基的太子妃则是后来做了皇后的王氏。在等级森严的宫廷中,太子妃是正妻,地位要比其他姬妾优越很多。但是太子妃王氏一直没有生育,杨氏知道自己的地位在太子妃之下,不敢独享为人母的喜悦,就提议和王氏一起抚养儿子,王氏很高兴,便把李亨接到自己的身边,对他百般呵护,极为疼爱,就像对待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
李亨的兄长李瑛被册立为皇太子。第二年,李亨被拜为安西大都护,安抚河东、关内、陇右诸蕃大使,各设副使,他所任的职务并不出阁就职,从此,唐朝首开诸王遥领节度使的例子。这一年,李亨才刚刚六岁。李隆基特意为诸位皇子选派了老师,给他们授课,李亨有幸以贺知章、潘肃、吕向、皇甫彬等名士为侍读,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文化素养提高得很快。
开元十三年(725年),李隆基在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回来后,他在安国寺附近修建了一处宅院,把那些已经长大成人的皇子安置在十王宅中,诸王分院而居,由宦官担任监院使,负责管理诸王的日常活动。李亨以忠王身份居于十王宅中,当时只有十五岁。
李亨在十王宅中一直生活了十三年,直到太子李瑛被废,他被立为了太子。从被推上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李亨就被显而易见的政治威胁所包围着。威胁首先来自宰相李林甫,在开元末年之后,李林甫以及后来的杨国忠等宰相成为了对太子李亨威胁最大的政治势力。在太子与李林甫之间的较量与斗争中,李隆基几乎不出面遏制或阻拦宰相李林甫对太子李亨的轮番冲击,因为他并不情愿看到太子李亨羽翼丰满、势力扩张。对于李亨来说,成长在一个太平盛世,成为一位帝王的继承人,很难说是什么幸运的事。在开元天宝之交的七八年里,身为皇太子的李亨尽管偶尔会心情抑郁,但是在这期间,来自宰相李林甫的种种打击还没有能够危及到他太子的地位。李隆基对在十王宅中成长起来的皇三子李亨的政治素养十分了解,所以对他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的。李隆基也不愿再像当年一日废三子那样剥夺李亨的继承权。所以在天宝四年(745年)之前,李亨伴随着大唐王朝的辉煌岁月度过了一段十分难得的好时光。
天宝五年(746年),对于太子李亨来说,真可谓是个多灾多难的年头。这一年,太子李亨的安宁生活被彻底打破,以往的平静与安谧已经一去不复返。
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从驻地来到京师长安,向唐玄宗李隆基进献对吐蕃作战中的战利品,并拜访了太子李亨。皇甫惟明向李隆基进谏,大加赞扬了韦坚的才干,韦坚的姐姐是唐睿宗的第五子薛王李隆业的妃子,韦坚的妹妹则嫁给了李亨,他还表达了应当将李林甫撤职的态度。李林甫在得悉了皇甫惟明的密奏后,便利用宰相的有利身份,开始准备对太子集团进行反攻。杨慎矜成为了李林甫对付太子集团的得力干将。杨慎矜是隋炀帝杨广的玄孙,李林甫觉得此人可用,便破格将他晋升,并有意让他取代太子集团中的韦坚。
韦坚与太子李亨在市井之中会面,还与皇甫惟明相约夜游,一同前往位于城内的景龙道观。这一次秘密的行动没有逃出李林甫的暗中监视。李林甫立即向李隆基报告:韦坚作为皇亲国戚,与太子和边将私下秘密勾结。李隆基虽然也怀疑韦坚与皇甫惟明有密谋之心,却不想轻易涉及太子,因为三庶之祸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于是李隆基并没有进行审讯,而是立刻结案,将韦坚由刑部尚书贬为缙云郡太守,皇甫惟明则以离间君臣的罪名,解除了河西、陇右节度使的职务,贬为播川郡太守,兵权移交给朔方、河东两道节度使王忠嗣。这一处理,只是针对韦坚和皇甫惟明的个人过失,并没有针对太子李亨。所以,太子亨有惊无险,李林甫也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