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末世长安,风雨飘摇的唐王朝(第4/8页)
与唐宣宗李忱不轻易授予官职和赏赐不同,唐懿宗李漼对于官职和赏赐毫不在乎,他总是随自己的心情,想赏赐谁就赏赐谁,封官也是随心所欲。有个伶官叫李可及,擅长音律,歌声宛转动人,听完连疲倦都能忘掉。李漼的爱女同昌公主死后,李可及谱写了一首《叹百年舞曲》,歌词凄恻,曲调婉转,听完不禁流下眼泪,这首歌让李漼的思念之情深受抚慰,所以把他封为威卫将军。授予伶官朝廷官职,这是在唐朝史无前例的。唐太宗时期,对工商杂色之流的任职做了严格限制,对这些人仅限于赏赐财物,但是不可以赏赐官职。后来,唐文宗想要授予一个乐官职务,因为遭到谏官的强烈反对而作罢。唐懿宗李漼授予李可及朝廷官职,宰相也提出过反对意见,但是他根本听不进去。李可及的儿子娶妻,李漼特意赏赐给他二银樽酒,其实里面不是酒,而是金翠。
除了任相不明,李漼还随意破坏科举取士制度。科举取士是唐朝最为主要的入仕途径,进士科享有崇高的声誉。本来每年春天都要由礼部负责考试选拔进士。但是到了唐懿宗时期,他的亲信不需要参加礼部考试,就可直接以特敕赐及第的方式被授予进士出身,皇帝的敕书代替了礼部的金榜。这给科举取士带了个开后门的不好开端,加快了李氏家族衰落的脚步。
裘甫起义,山雨欲来风满楼
“小太宗”唐宣宗李忱驾崩刚刚半年,唐懿宗李漼在天子的宝座上还未坐稳的时候,在浙东掀起了一次震动唐王朝的裘甫起义。
裘甫,剡县人,出身于贫苦农家,早年以买卖私盐为业。唐朝后期,宦官与朝官互相勾结,中央统治与地方藩镇、藩镇和藩镇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变得日趋尖锐。唐宣宗之后,唐朝的整个局势变得江河日下,到了唐懿宗时,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了。为了满足奢侈无度的物质需求,朝廷加紧了对土地的掠夺,土地兼并的程度空前激烈,宦官们贪得无厌,利用职权搜刮民脂民膏,享有特权的贵族官僚也一个个都如狼似虎。此外,由于唐懿宗礼佛,广建寺院,僧侣们拥有很多土地和奴隶。再加上唐晚期时经常遇到天灾,天灾人祸交织在一起,压得百姓们难以喘息,根本无法生存。
当时,东南地区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是朝廷的财政命脉,也是榨取百姓极为残酷的地区。在繁重的苛捐杂税和疯狂的层层搜刮下,身处在水深火热中的浙东农民们揭竿而起,拉开了唐末农民起义的帷幕。
面对裘甫起义,浙东的地方军队根本不堪一击。当裘甫占领了象山县后,象山县的上属州明州的官府,不但不敢派兵前去镇压,反而吓得在白天就把城门关得严严的。其实,裘甫的兵力不过百人,根本没有强大的军队。但是地方军队由于长期不作战,武器都已经锈烂不堪,士兵不足三百人。
裘甫见状,又挥兵指向刻县。浙东观察使郑抵德在仓促间凑起了一支军队,前来拦截,可是不但没有拦截成功,反而被裘甫使用计策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乘着战争的胜利,裘甫顺势拿下了刻县。进入刻县之后,裘甫由于声望很大,吸引了各地迫于生计前来投靠的人,没过多久就聚集了三万多人。裘甫把这些人分为了十二个队伍,自称天下都知兵马使,改元罗平。他让刘胜担任军师,让刘庆和刘从简担任大将,在刻县大量囤积粮食,制造兵器。
起义军的势头一天比一天强,震动了浙江,又震动了中原。郑抵德一边向朝廷告急,一边向邻地求救。邻地的军队虽然愿意前来支援,但是要求郑抵德支付一笔费用,而且要价极高,但是战斗力不强,根本无法与裘甫军进行交战。
裘甫相继攻克了上虞、余姚、慈溪、奉化、宁海等地。郑抵德连连溃败,他是文官,根本不适合带兵打仗,只会纸上谈兵,应该调换武将。但是选遍了朝中的武将,竟没有一个人合适。最后还是选了一名文官,让在安南享有盛名的前安南都护王式代替了郑抵德,担任浙东的观察使。
王式走马上任前,被皇帝召见,问他用什么方法来镇压。王式回答说:“陛下,只要能得到大量的士兵,一定可以大获全胜。”可是在一旁的宦官听了,连连反对说:“陛下,如果发兵,人数多的话花费也大,朝廷现在已经亏空,实在不应该浪费国家的财政开支。”王式据理力争地说:“臣自然该为国家节省开支,可是兵多破贼时间会比较短,这样反而节省费用。如果兵少,不但不一定能够破贼,还会拖延时日,贼势将更盛,江淮的叛贼群起而响应,到那时,国家用尽全部兵力攻打江淮,也不一定打得过,一旦失去了江淮,与江淮交通隔绝,那么上自朝廷,下至禁军,军费全无着落,岂不是开支更大吗?”皇帝终于被王式说通,调发了各地的军队,归王式指挥,形势开始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