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自忍饥挨饿的村庄而来 第一章(第2/6页)

农夫查太中和老婆玉梅已经熬过了四次饥荒。他们知道,要是能勒紧裤腰带,只吃草根和从森林里挖来的嚼不烂的植物根须,一家人总能熬过去。可今年的饥荒来得太凶猛,到了夏天,村里大部分人家要不跑路,就得死在干旱酷热的山沟里。于是,查太中和老婆挑了个日头最毒的日子,从村里那条快给晒没了的小河里挖出几块泥砖堵住自家门口。他们封死大门,再用两根黑乎乎的树棍交叉着摆在门口。房子还没完全封死的时候,查太中走进屋里,最后称量了一遍那一小口袋种子,待到来年回家,这将是全家人赖以生存的命根子。他在手里掂了掂,安慰着憔悴困顿的家人说:“这些种子锁在屋里。等咱回来种。”

说完,他爬墙出屋,快手快脚地把门口封死了。一切弄妥,查太中心里难过极了。他背过身去,领着全家人走出大山坳里的小村子,踏上大道。整整七个月里,他们在中国大地上颠沛流离,到处乞食,不放过任何一点泔水。夫妻二人千方百计地维持着,不把闺女们卖给那些屋里有粮的老头。查太中和玉梅曾有过两次类似的流浪经历,并把孩子们一个不少地全都带回了家,他们觉得这次也没问题。长路漫漫,前途未卜。查太中起程时曾信誓旦旦地说:“不出七个月就回来了,全家人都回来。”可这一次,玉梅心里有些发虚。查太中注意到,老婆总是不分昼夜地把两个俊俏的闺女紧紧拉在身旁。

让查太中一家放心的只有一件事:在外流浪时,他们丝毫不用担心家里的房子。沿路的劫匪可能害死他们;城里的奴隶贩子可能会拐走他们的女儿;当兵的见到流浪的,也许会不由分说把一家人全杀光;任何一家人都有可能被贪官污吏骗得卖身为奴。可在中国,谁也不会闯进一座门口糊了泥巴、叉了两根树棍的房子,因为连傻子都知道,除非游子归家时房子毫发未损、种子安然无恙,否则大家的性命——不光是房屋主人一家的生命——可就都保不住了。所以查家人到北方逃难,为了一口吃食拼得山穷水尽的时候,他们的房子倒是固若金汤。

公元856年的秋天,河南北部边界上的某城。农民查太中面对着强大的诱惑,就快要顶不住了。那地方雨水充沛,收成喜人。查家人连续几个礼拜趁夜跑到收割过的麦田里,手脚并用地爬着搜寻那些连蝗虫都没能找到的零散麦穗。几番刨挖后,他们竟能翻捡出一星半点儿的麦渣权且充饥。玉梅用一种中间有气孔的淤泥加上些青草将这些碎末烧熟,再加上一只死了不算太久的鸟。这样做出来的一锅东西还不算太坏。

然而接下来的整整四天,饥肠辘辘的查家人搜遍一切可能的地方,却连一星麦穗渣、一只死鸟也没寻到。这时,一家富户的仆从来到查家人过夜的树下,手里拿着一包刚出锅的糕点,阵阵香气窜进快饿疯了的查家小孩的鼻孔里,味道跟玉梅过去给他们做的一模一样,那仆从懒得废话:“我家老爷想买你的大闺女。”

这时候的查太中已经饿坏了,他不由自主地认真起来,问道:“他是要自己留着她吗?”

“可能留一阵子吧。”那仆从说着,把点心包揉得沙沙响,“可早晚他得把大多数娘儿们都送进城里。”

“他出多少钱?”查太中可怜巴巴地问。

那仆人松了口气,慷慨地说:“点心,加上足够吃到开春的粮食。”

“过一个时辰你再回来。”查太中说。那人转身,把飘着香味儿的糕点袋子摇得哗哗响。查太中把全家人都叫过来,并不隐瞒:“地主说要买翠兰。”

玉梅知道早晚会有这一天,她把那一声不吭的女孩拉过来,用两只骨瘦如柴的膝盖夹住她,问:“就没别的法子了吗?”

“一点儿麦渣也找不到了。”查太中气馁地说,“快入冬了。这回咱们能带一个孩子回家就算走运了。”

玉梅并没有冲丈夫发火,她知道自己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全家人马上就要同意卖掉翠兰——美丽的兰花——恰在此时,他们听到一声口哨。有个陌生人吹起了一段长长的旋律,那熟悉的哨音是他们村所特有的,别处很少知道。

“外头是谁呀?”查太中喝道。

来人认出乡音,喊道:“我是靖将军!”并马上跑了过来。那汉子的方脸饿得惨白,可跟当年一样,还是兴冲冲的。

“今年的饥荒你怎么过的?”他扯着大嗓门儿问道,“我过得可不怎么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