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7/8页)

因此,尽管已年近古稀,而且日理万机,约翰・惠普尔仍然着手进行这最后一项科学研究,对象就是他亲自带到夏威夷来的华人。今天,我们对这些最早的东方人所知的一切——他们独来独往、行事诡秘,他们漂洋过海来甘蔗园卖苦力——全都来自惠普尔笔下的文字。正是惠普尔率先对一座座甘蔗种植园道出了自己的隐忧,他在火奴鲁鲁《邮报》上发表的文章中说:

要是我们执迷不悟,认为这些心灵手巧、勤俭耐劳的华人会永远满足于在种植园里干一辈子活儿,那是自欺欺人。华人注定要成为城里的会计师、机械师,他们也能成为杰出的教师,我认为有些人还能成为有权有势的银行家和企业家。一旦他们摆脱了卖身契约的束缚,便会涌入我们的城市开设商铺。我们的郊区商业也将渐次落入他们不知疲倦的双手中。所以,我们须得放眼世界,去其他地方寻找劳动力来照料甘蔗地。华人绝不甘于服侍别人。他们要读书写字,一旦掌握了此种技能,华人将在群岛政府中谋求一席之地。

也许有人会谴责,但是我却偏偏为之呐喊叫好。若将华人力量充分利用起来,夏威夷社会必将愈发强大。由己及人,拿我自己来说,我就绝不满足于土里刨食,为琐事没完没了地操劳。因此,当我看到另一位像我一样决心冲破藩篱的男子,便感到十分宽慰。我曾致力于将华人带上本岛,待契约期满后便立刻将其送上归途,彼时我对此深信不疑。而今我却确信,他们绝不会如此。这些人已成为夏威夷的一分子,而我们应加以鼓励,使之追随我们的足迹。让他们受到教育。让他们开动新的工业。让他们成为公民。他们的努力会让夏威夷种族起死回生,再度兴旺发达。

火奴鲁鲁舆论界则一片杀气腾腾:“那些婊子养的应该拿马鞭子抽一顿!”

拉斐尔・霍克斯沃斯船长暴跳如雷:“我们就是看准了让支那人在甘蔗种植园里干上五年十年之后就得滚蛋,才把那些该死的弄到这儿来的。仁慈的上帝啊!惠普尔还想让他们留下来!大逆不道!”

詹德思船长的儿子现在已经是惠普尔医生在J&W商店的合伙人了。他说:“老爷子肯定是疯了!我们种植园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华人一逮到机会就开溜,跑到火奴鲁鲁开商店去了。我可以带你去努乌阿努大街看看,有半打商店老板现在本该在地里给我干活儿种甘蔗。”

尽管如此,最让夏威夷人义愤填膺的还是华人没有自己的女人,可是凭着一股圆滑劲儿,他们却能把夏威夷女人拐走,娶回家去给他们生孩子。尽管在这群岛上,从来没有过哪些孩子比得上这些华人小孩一样落落大方、天资聪慧、健壮活泼,可白人社会仍然怒不可遏,他们立法宣布这类婚姻有罪。有一条法律禁止华人娶夏威夷女人,除非加入基督教教会。华人男性学习《教义问答手册》的速度快得令人吃惊,华人中口口相传着那些重要问题的正确解答,因此华人们能使用七拼八凑的英语对答如流,而且毫无背诵痕迹。他们能够完整地阐述《尼西亚信经》,解释三位一体、圣处女生子,还有加尔文教派的宿命论。有一位牧师考察了几位这类临阵磨枪的初学者后,对另一位加尔文派教徒说:“那些重要问题,我亲耳听见他们对答如流,分毫不差,最后我禁不住想要问:‘这些话究竟都是什么意思?’可这句话,就连对波士顿的朋友,我也不敢动问,在夏威夷这里就更是唯恐避之不及了。”

事实上,华人都成了很好的基督徒,为宗教信仰不遗余力。他们笃定要在此地娶妻生子,因此改换宗教根本算不得什么代价。有些幸运的华人娶了能从娘家带来土地的夏威夷姑娘,便凭借操纵土地赚得盆满钵满。大部分华人基督教家庭正是由他们组建的,也是这些华人资助了多座教堂。不过,家族里生下男丁时,谨小慎微的华人们仍旧悄悄来到原住民商店为孩子起名,然后把名字送回老家的祠堂写进宗谱。

至于那些夏威夷女人之所以选择华人做丈夫,是看中了这些留着大辫子的华人男子多么会爱护妻儿,其他任何岛民都做不到这一点。身材单薄、邋里邋遢的华人男子整日在码头上为H&H公司卖命,回家就洗衣做饭带孩子,而又高又胖的夏威夷老婆却在一旁等着吃闲饭,这种情况并不稀罕。华人给家人带礼物,也愿意花时间教育儿子。他们保证女儿们有花戴,礼拜天还带着全家上教堂。岛民们很快就意识到,哪个夏威夷姑娘要是能逮到个华人做丈夫,那真是三生有幸,因为从今往后,她就能穿好衣服,生儿育女,真是做梦也会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