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怅怀(二十五)

江宁行在,堆叠如山的奏表,被一份接一份的宣读着。

“黄州刺史奏,客军肆虐地方诸多恶事……”

“籍讨贼追赃名……肆意抢夺民财,而凌辱子女……”

“地方官府少有迟缓,便是喝骂殴辱……”

“各种催逼索要,其状恶比仇寇而贪婪不竭……”

“地方不堪其扰而公事皆断……一时间民情鼎沸,官不聊生……”

“又有客军所部不分官贼……一味打杀而不知优抚……”

“是以民贼不分而愈剿愈多,愈杀愈烈……”

“信州的永宁军弹劾地方官府,与贼交接而坐望其势……”

“地方士民百姓荫庇其间,大户多通贼而受其赃……”

“是以相聚为贼,散则为民……聚散不定……”

“此出彼伏,因势而走而官军难莫能辨……”

“这都是什么污烂事啊……”

监国有些烦绕的揉着额头。

“官贼一体,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

动用那些客军来平叛,固然有着诸多多好处和便利,比如他们与地方毫无利益牵扯,因此平叛起来更加果断和坚决。

但因为他们的毫无顾忌和下限颇低,也产生了相应一系列的矛盾和后遗症。

毕竟,这些海外驻屯军,长期的任务就是对外征拓和镇压,边疆新土地上的土著蛮夷。

因此,在兵员来源和军纪约束上,并不如国内那么讲究,为了鼓励开拓和长期驻留屯边的需要,默许他们在战事中抢夺战利品和人口,也是一种鼓舞士气的常态或者会所潜规则。

于是,回到了国内的岭外诸道之后,一旦不小心让他们放开手脚来,就很容易变成遗毒地方的一大麻烦,却不是简单的杀一儆百可以威慑的住。

短时间内的约束还好说,但是随着作战进程的推进和时间的拉长,就不免故态重萌而主见弹压不下去了。

因此,这些海外客军在平定地方的过程中,没少与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府,产生各种矛盾和龌蹉。

比如诟病最多的,还是追缴叛党乱民的过程中,对于那些乱民百姓混杂的沦陷之地,粗暴无端的不加甄别而一味加以杀戮过多。

还有喜欢乱入民家抢夺财物,乃至滋扰凌辱女眷,仿若他们在境外做的那些勾当一般。

而这些新任命的地方官,大多数身上也显然不是那么干净,与地方形成的利益牵扯也不是那么好撇清的。自然,对于这些行事肆无忌惮,不在乎打烂一切的客军,也颇具警惕和排斥之心。

公然对抗和不合作固然是不敢放在台面上,但是在支粮派差、筹集军需、提供消息和引路等日常事项,背后阳奉阴违之类的小动作,或是间接扯后腿的举措,也是接连不断少不了的。

故而,在军地双方,各种相互攻击和举告的表章奏文,光是通过相应的地位和足够的身份,而直接捅到江宁行在来的,就多达十数份之多。

这不由让监国,很有些烦恼有无奈。

按照原本的计划,这些海外抽调回来的人马,是需要经过大本营的整编和梳理,一边熟悉环境,一边进行适应。在初步完成了军官和老兵的流动替换之后,还要与江北轮替下来的部队进行打散合编。

最终编为若干个相对精干而利于掌控的新军序,和一众二三流的地方守备力量。

这样,作为布置在江南二线的有生力量,无论是投入江北的淮南战场,或是支援长江中游的荆湖路,都足以在战场上构成某种,决定性的局部优势。

只可惜时不我待,朝中那些人贪得无厌的拆台与盘剥,最酿成了烽烟四起的钞变,也彻底打断了这个计划周密的整军再编进程。

也让大本营不得不将手中,尚未准备好的力量投入应急。为了保持战斗力和士气,甚至对营团以下的配属格局,不做太大的改变,等于是变相的吞下还这个苦果。

但至少在目前这个代价,还是勉强可以接受的,大本营也需要这些客军,来作为快刀斩乱麻的武器。

起码,在这些投入海外客军的全力打击和清剿下,那些一度占据了州县府城的钞变乱民们,几乎是纷纷覆灭或是望风披靡,变成流散与躲藏于乡野民间的小股散兵游勇。

就算是声势烜赫一时的大云教反贼,在与客军的接战下也是连战皆北,杀出江西道和两浙的多路人马,几乎都被击破或是重创。

想到这里,监国已经有所决定。

不久之后,一道最新的谕旨颁布了下去。

大本营决定,对于这些正在作战的客军各部,派出巡查风纪的御史,进行约束和清查。

然后让他们象征性的交上一些人头来,挂在各地作为滋扰地方和违反军纪的交代,至于这些人头的真假和来源,却是可以因地制宜变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