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0章 沧澜(六)(第2/3页)

事实上,所谓人道主义概念和个人权益的兴起,还是要等到现代社会的科技高度昌明和物资大丰富之后,才有那个社会资源的积累和余力,去推行和普及起来;结果就养出了一堆堆寄生在社会福利体系上,只要权力不要义务的女权表,或又是只爱远方的阿猫阿狗,而不愿意去爱自己邻居和亲人的白左脑残。

正所谓是仓禀足知荣辱,老祖宗很早就已经指出了类似的道理了。而在另一方面,则是防渐杜微的方向性引导基本需要;

毕竟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无数次王朝更立的经验证明,哪怕看起来最为懦弱和胆小怕事的人,在真正的绝望与的环境催生下,也有可能变成最为残忍和冷酷的恶鬼;而被周边的大势和风潮所裹挟起来,疯狂燃烧殆尽生命中最后一点余力,来报复这个社会积累的不公正,乃至在咽下最后一口气以前,努力破坏所能见到的任何一切东西。

事实上这个反抗不合理压迫和求变求生图存救亡的因子,自从上前年前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喊出的那句口号之后,就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世世代代的中国人的骨子里了。

而不是像后世那个民主典范的阿三国一般,通过成千上万年自上而下的宗教洗脑,仍是把这个国家和区域内的大多数人,给洗成了甘心世世代代受人奴役和歧视盗匪两脚牲口;

哪怕每年政府一边大量出口粮食来牟利,一边有无数破产的农民,带着全家一起吊死或是付水自杀,或是宁愿成片成片的饿死在家里,也没有多少人愿意站出来反抗身边的地主老爷和僧侣祭祀们。

这简直是中国那些末代王朝的士大夫们,所梦寐以求的良民标本啊。话说回来,这种让勤劳者获得更多好处和机会的竞争淘汰机制。

接下来的内容,就是即将进入一年两次的夏季大操的日程安排,以及近期时局变化而针对性的后续部署调整。按照淮军现今的战备规模和军事常态。

主战营是一日一操,防戍营是两日一操,守备团是四日一操,半脱产的建生军的工程团和巡护队,则是最少保证一月操练六至八日;而精锐一些的虞侯军和牙军之类直属资序的,则是一贯保持着一日两操的频率。

其中又分为日常态的小操,一月一次考绩式的中操,半年一次军种排位式的大操和对抗检验演习;然后根据战地,行军和驻防,以及后方整修,四类基本状态,有所调整和变化而已;

由此维持这部队基本事态和素养的同时,这也代表着大量的金钱、物资、器械和粮食的消耗与投入。因此,以金字塔行事分布的淮镇各级军备体系下,实战用途的部队并没有能够维持过多大的规模。

新旧领地内直接或是间接统治的将近三百万人口的基数上,外加若干用来输血的附庸势力,也就堪堪维持了近十万左右的常备战斗部队而已,除了尚未完全补足的五个主力军序之外,其余都是二三线的防戍和工程部队。

至于其他方面积累下来的军事资源和动员基础,则都被以集体屯庄和大工场、矿山地的,集体生活和军事化管理、定期初级军事教育和队形武器训练,等等潜在预备役形式,蕴含在民间当中。

其中最有战斗力最为精锐的王牌劲旅,无疑就是追随我一路辗转南北万里打出来的御营左军,虽然这些通过不断的更新换代和人员调出去加强其他部队,但是基本的老底子还在那里;

其次自然是北伐当中被分出去,又历尽千辛万苦才重归我麾下的行营右护军;和御营左军一样,百战老兵的比例极高,训练和装备上也只是稍逊于御营左军当中,几个有字号的老营头而已。

然后才是以友军身份长期协同作战过来,最终合并进淮镇体系的前军序列;这一部分原本是最为良莠不齐的编制,主要是吸收和安置了大量自初次北伐当中,从北地所收拢和聚附回来的残兵败将,和其他地方投附的杂属部队。

不过等到第二次北伐的时候,经过了数年时光持之以恒的整编和操训,重新武装和优胜劣汰的大换血之后,已经是颇有些样子和气象了,等到第二次北伐打完全场,得益于兼并友军而择选健儿充实的缘故,相应残缺的编制也基本得以补全了。

又经过籍此地缘性的轮战之后,因此在具体的平均战斗力和战场经验上,其实并不会逊色多少了,这也是淮镇赖为支柱的三大主力。只是在成分来源上还比较杂,从掌控力度和信任程度说,也尤不及前两只军序更得看重的。

再者才是刘延庆带来的模范后军,这也是一只全新的部队,大部分营团都是战后才得以重建起来的,因此充斥着相当大比例的新兵蛋子;其中也只有半数部队多少参加过,在安东或是新罗地的轮战和戍防,算是四大正规军序当中比较垫底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