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浅水原之战:李世民大战薛举(第4/14页)

“不能再往前走了!”李世民在追到陇西境地时,突然停住了脚步。

“不走了?为什么不走了?薛举已经成了落水狗,眼下正是我们痛打的时候。”刘文静有些不解,“此时不擒薛举,更待何时?”

李世民摇摇头说:“陇西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不可前去冒险!”

刘文静瞟了李世民一眼,很是不屑,心想,这二郎做了秦王,胆子倒小起来了,越来越像他父亲,瞻前顾后的。此时,我们的将士大胜薛举,气势还在,为什么不乘胜追击,倒畏缩不前起来?

刘文静那毫不掩饰的表情,李世民全都看在了眼里。他耐心解释道:“此次出征,是想一举擒获薛举的,但从薛举的举动来看,他是想引我们过去。我们万万不可上当。在没有十分把握之前,还是撤回去,再做打算吧!”

刘文静虽然心有不快,却也知道李世民的性格,既然决定了,肯定不会改变,只好悻悻然地随着李世民撤退。

李世民不会想到,他的这一撤兵,让一直以来都很自信的薛举,对自身产生了怀疑,那一直想称霸天下的心,竟然产生了畏惧。

薛举退回陇西,等的就是李世民率唐军入他的“瓮”,然后报惨败之仇,可李世民竟然在追到陇坻时,折转了回去。

“早听说这秦王能掐会算,莫非他已知我的打算?”

薛举在得知李世民没有追来,且已撤兵后,震惊不已。有谁会在大胜之后不仅不追,反而撤兵?定是对我万分了解,不然不会这么做。连我的儿子,薛仁杲都不知我退回陇西的真正目的。他是怎么知道的?

薛举越想越害怕,甚至冥冥之中觉得自己会败给李世民,不敢再出击了。

“古时有投降的天子吗?”一日,薛举突然问了黄门侍郎褚亮这样一句话。

薛举问出此话时,连他都大吃一惊。什么意思?难道自己想投降?投降谁?投降李唐吗?不是胜败乃兵家常事吗?为什么只是输了一场,竟然有了投降念头?

褚亮并不知薛举问此话背后的意思,随口说道:“自古以来就有,那南粤的赵佗曾投降汉朝;蜀汉后主刘禅也曾投降曹魏;萧琮……”

褚亮的话还没有说完,卫尉卿郝瑗便打断了他的话说:“陛下,胜败乃兵家常事,怎么能因一两场仗打败就有了亡国想法呢?”

薛举一听,顿时变了脸色,有种当着众人面,被人扒光了衣服的感觉。虽然他也懊悔自己心生投降之意,却更恨郝瑗不顾忌他的面子,当面戳穿。

那刻的薛举,恨不得一刀结果了郝瑗。

褚亮这才知道,薛举这么问是因与李世民的那场败仗,顿时也变了脸色。薛举毕竟老辣,脸色很快就恢复了正常,故作镇定,哈哈大笑道:“朕岂能为一场败仗而想到亡国呢?朕只是想试探试探你们而已!”

为了让戏演得更逼真,薛举不仅没有砍了郝瑗,还郑重其事地奖励了他,并当即让他做了自己的谋臣;而那褚亮则因自己那句无心之言,被薛举冷落。

郝瑗也不客气,当即出计,说我们不如与割据一方的梁师都结盟。梁师都的北边是势力强大的突厥,如果我们在与梁师都结盟的同时,又与突厥结盟,三方势力,还能赢不了李唐?

“虽然李唐势力很强,可若我们三方团结起来,他们必定难以应付。说不定我们就此就能攻入长安,取代李唐。”

薛举一听,此计甚好,自己若有了这两方帮手,还怕什么秦王李世民?

然而,郝瑗的这个计策显然有些想当然了。李渊在起兵太原时,已经派使者刘文静和突厥议和了,突厥自然不愿为了西秦而去得罪李唐。因此,此计根本没能实施。

虽然对付李唐还没有什么好计策,但薛举的自信心却在逐渐恢复,野心也重新抬头。他下定决心,要用一场胜仗,赶走内心深处还残余的,一点点对秦王李世民的畏惧。

机会,终于来了……

第二十九节 浅水原第一战:祸莫大于轻敌

(3)

公元618年7月,薛举大举东进,他要用一场胜利,为自己雪耻,更让自己恢复斗志。

西秦军以迅猛的态势,入侵安定郡,随后又在安定郡兵分三路,一路主力(既有步兵也有骑兵)由薛举亲自率领,向高墌(今陕西长武北)方向进发;另两路则由骑兵组成,分别由东北、西南两侧向北地(今陕甘部分)、扶风二郡进发。

两支骑兵分别到达豳州(今陕西彬县)、岐州(今陕西凤翔)一带时,薛举也已率军逼近高墌(今陕西长武北),势头很是凶猛。

薛举东进,李世民早已得知消息,不敢马虎,也率军向高墌赶去,并想再次比薛举更早到达高墌,以便能将高墌城做堡垒,与薛举打一场消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