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杨文干事件(第21/22页)
只是,随着东宫和秦王府势力发生改变,那条已经踏进秦王府的腿,封德彝收回了一半,踏进东宫。
在仁智宫时,李渊见太子李建成的场景,封德彝看在眼里,他那敏锐的嗅觉告诉他,李渊不会废太子。何况,杨文干事件如果闹得太大,对他非常不利(杨文干去庆州做都督,是受他的举荐)。于是,他决定此次事件他要站在太子这一边。至于以后站在哪一边,他不能确定,要根据各方力量的对比才能做出选择。
当然,这次站在太子一边,他只能不被人发现地进行。
“如今大郎还关着,此事依然没有定论,朕也是觉得此事越来越扑朔迷离、真假难辨,封爱卿有什么看法啊?”李渊一见封德彝就开门见山。
封德彝看出皇上已经有了定论,只是想用自己的看法证实他的观点,于是便说:“陛下,此事刚一开始,微臣便觉得很是蹊跷,太子殿下没有谋反理由啊!”
“哼!或许是等不得朕传位给他呢?”李渊说。他对封德彝说的这句话,在很多人面前都说过,也是他表达不满的主要原因。
封德彝不管李渊的这句话,自顾自地说了起来:“陛下,自古以来,谋反的太子要么是地位不稳,要么是皇上昏庸。这两条都不占啊!”
这句话封德彝说得妙,谁不愿意听好听话呢?这不间接说皇上李渊是明君吗?李渊刚刚的不满,一下子消失了。
“封爱卿,说下去!”李渊一脸温和道。
“即便真像陛下说的,太子殿下是等不及了,可仅靠那杨文干,能成功吗?那不是鸡蛋碰石头?以石击卵吗?陛下是知道的,那杨文干,秦王殿下只带了上万人,仅用几天就平定了,这样的人能帮太子夺位吗?太子英武睿智,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封德彝又说。
李渊在心里点头,觉得封德彝分析得对,但嘴上却说:“可如果没有他的指令,那杨文干又岂敢谋反?杨文干还叫嚣着要逼宫,让太子上位。封爱卿刚刚也说了,杨文干的能力根本不足以谋反成功,可他为什么还要谋反,难道不是接到了大郎的指令,这才行动的吗?”
李渊对这件事,其实已经有几种答案了,只是想听封德彝怎么说。
“陛下,据微臣了解,那杨文干是突然起事的,什么情况下才会突然起事?肯定是有突发事件发生。那又有什么突发性事件发生呢?定是对太子地位有威胁的事情,抑或言论发生,可太子的地位非常牢靠,陛下也刚刚让太子监国,所以……”
封德彝故意不说下去,停了下来,看着李渊。
“所以什么?”李渊问,“说下去!”
“所以,很可能有人传了假指令给杨文干,甚至只是给了他错误的太子地位不保的信息。据微臣了解,这杨文干遇事冲动,对太子殿下却很忠诚,想必听到了不利于太子殿下,对太子殿下的储君位有威胁的言论,抑或有人传了太子的假指令给他,他这才揭竿起义。”封德彝说。
李渊沉默着。
封德彝的这番话,是李渊曾经想到的答案之一,也是他最不想看到的答案。封德彝似乎知道他会有如此反应,也便不再说了,沉默地站在一边,垂着头,等待着。
“何以证明?”李渊沉默好久才说,“杨文干已经死了!”
“杨文干的死就是证明!”封德彝说,这句话他说得很快,脱口而出。
“封爱卿的意思,这件事从头到尾就是场阴谋?是有人指示那尔朱焕、桥公山诬告太子,又假传太子指令,让杨文干谋反?”李渊说出这句话后,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他突然发现,当这些疑问成立时,后面发生的一切才顺理成章。
顿时,李渊的后背一阵发凉。
“微臣觉得,此事背后定有人策划。不说杨文干的死,就是那尔朱焕和桥公山的逃跑就很能说明问题,甚至可以说,他们的逃跑,就是背后策划太子和杨文干谋反之事者救出去的。”封德彝又说。
李渊知道,封德彝的答案已经指向了一个人。他知道这个人是谁,可还是问:“封爱卿觉得背后这个人会是谁呢?”
“微臣只是推测,不敢说!”封德彝说。
“恕你无罪,说吧!”李渊的声音轻了很多,是无力造成的。
“秦王殿下!”封德彝的声音也很轻,但却很清晰。
李渊紧绷的身体突然松弛下来,他似乎听到身体里发出了咔嚓声。是心碎裂还是骨头断裂?
沉默,长久的沉默……
“这么说,朕接下来要放了大郎,又关二郎了?”李渊的话音里全是叹息。
“微臣觉得……倒不必如此!”封德彝说。
“怎么说?”李渊说,“朕还在位,还活着,二郎就做出如此蝇营苟苟之事,算计他的亲哥哥,莫非朕还要饶了他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