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杨文干事件(第9/22页)

从杜凤举风尘仆仆的样子就能看出,他说的是实情。可是……

“一个庆州都督,怎么会有这样的能耐?”李渊喃喃说道。他不怕杨文干谋反,在那种弹丸之地起兵,就是找死。他怕的是这件事真就像尔朱焕、桥公山二人所言,是太子指示的。如果这件事牵扯到了太子,那问题就大了。

李渊不知该怎么办,只好令人先带杜凤举下去,同样嘱咐他,不能向任何人透露半句。

杨凤举下去后,李渊召见心腹重臣的想法消失了。如果此事有可能牵扯到太子,那么在事情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之前,是不能太过张扬的。再说了,跟随他而来的这些重臣,要么是站在太子那边的裴寂,要么就是和秦王有密切联系的萧瑀、陈叔达、屈突通,说给他们听,只会让事情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乱。

可如果没人商量,任他纷乱的思绪,怎么能理清这些事呢?最后,他想到了马三宝和封德彝,似乎这两个人还算中立。

李渊悄悄召来马三宝和封德彝。两个人一进来就要叩首,便被李渊拦住了,并将杜凤举刚刚和他说的事说了。马三宝之前听尔朱焕和桥公山说过,并不是很吃惊。可封德彝就不一样了,他大惊失色,瞪大眼睛,慌张道:“陛下,这……是不是弄错了?杨都督……杨文干怎么可能谋反?”

封德彝不可能不慌张,除了此事确实让他感到吃惊讶外,还因为那杨文干能在庆州做都督,全是因为他的举荐。

“刚刚东宫那两个人来说的时候,朕也不相信,可宁州刺史也这么说了,难道还有假吗?”李渊愤然道。

“东宫?东宫谁?说了什么?”封德彝并不知那尔朱焕和桥公山的事,便问。

李渊看了眼马三宝,马三宝便将尔朱焕和桥公山所说的事又说了一遍。封德彝的额头顿时渗出了细密的汗,心想,出大事了!这是要政变啊!

“这……是不是……误会?”封德彝说完,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一个人说此事,有可能是误会,东宫的人和宁州刺史都说了,怎么可能还是误会?

三个人都不再说话,殿里安静下来,静得能听到他们各自的呼吸声,封德彝和马三宝不知该说什么好,低垂着头,等着李渊发问。终于,李渊发话了:“此事非比寻常,朕真不知如何是好!”

马三宝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说什么好,说什么呢?这件事牵扯到太子。虽然他在太子和秦王间,选择了站在秦王一边,可他曾是“娘子军”的人,而“娘子军”在李秀英——平阳昭公主去世后,人马又都归了东宫。若不是皇上将他抽调出来任左骁卫将军,自己可能还在东宫。

封德彝在经过短暂的慌乱后,冷静下来,他说:“陛下,此事很是突然,也有些蹊跷,那庆州的杨文干到底是不是真的谋反,只听杜凤举一言,未必可信,虽说东宫那二人也这么说,可难保他们不是在诬陷太子,微臣以为,还是先弄清楚真实情况再说。”

“朕现在不是问你们这件事是真是假,朕是在问你们,那杨文干如果谋反,朕要怎么做!”李渊刚刚压制住的怒火,噌噌噌地再次涌了上来,他怒视着封德彝说完,又冲马三宝说,“你是左骁卫将军,你是负责这里安全的,难道一点儿主意都没有吗?”

马三宝和封德彝知道,皇上是在担忧自己的安全问题。如果杨文干真谋反的话,势必会来攻打仁智宫的。这事,马三宝敢说,他急忙宽慰皇上说:“陛下,宫内守兵加上宫外营兵有一万多人,能够保证陛下和重臣的安全!还可……”

马三宝还没说完,李渊便打断他的话说:“不!你现在马上安排连夜拔营,此地不宜久留,很可能被叛军堵在这里,必须离开!”

马三宝先是一愣,接着转身要去,没走几步,又听李渊说:“此次就我们离开就行了,不要惊扰他人……”

马三宝又是一愣,直到李渊又吼了一声“还不快去!愣在这里干什么”,这才匆匆离开。

此时的李渊,后悔离开长安,离开他的太极宫……

(7)

仁智宫的夜色很美,可李渊和马三宝、封德彝等人却无暇欣赏这种美。马三宝在为拔营做准备,而封德彝则身在李渊身边,心却天马行空起来。他越想越觉得此事有古怪,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和皇上说。

李渊呢?一边在心里痛心疾首地骂李建成,一边庆幸没有在离京前将兵符交于他。一想到兵符,李渊觉得,只靠现在的士兵难以保证他们的安全。于是,他又急忙召来屈突通,交给他一支兵符,让他马上通知离仁智宫最近的同州道羽林军简装速来,随后又抽出三支兵符,让他通知比同州远,但比其他军近的宁州道折威军、万年道参旗军、长安道鼓旗军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