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太行山上

1962年,刘伯承元帅在撰写抗日战争回忆录时,提笔写了一个豪迈的题目——《我们在太行山上》。

长达千里的太行山,雄踞于华北平原和山西黄土高原之间,是中国地形第二、三阶梯的分界。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地理屏障。今天我们说的太行山,就是指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的太行山脉。但是清代地理学家顾祖禹称它“首起河内(今河南济源),北至幽州(今北京)。引而东直抵海岸,延袤二千余里,皆太行也”。这个说法把河北的燕山、北京的军都山、西山,山西的恒山、五台山、王屋山都连为一体,所以顾祖禹又称太行山为“天下之脊”。

太行山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山脉之一。但它不像泰山、黄山以风景的秀丽和壮观被历代诗人咏叹赞赏,很少有文人描写太行山的风光和景色。不绝于史书的是围绕太行山周围发生的大小战争。太行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为古往今来的将帅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上演了太多的悲壮故事。塞北的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突厥、蒙古,无不是先进入山西北部,然后穿越太行山进入华北平原的。而统一中国的帝王,也是先据太行而争天下。然而无论进攻还是防御,要想出入华北平原或从内蒙古高原进入山西,只能通过著名的“太行八陉”。

“陉”是古代的地理概念,指山脉中断处形成的通道。在地壳板块间巨大的推顶和挤压作用下,山脉间产生的皱褶和断裂,加上水流的冲刷,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峡谷。这种在裂谷或河谷间形成的狭窄通道,崎岖难行。一陉有的长达数十里,有的长达百余里。古代兵家选择险要之处,建立关隘。有的一陉连设几关,非有过五关斩六将的本事,是难以逾越太行进入山西或河北境内的。《述征记》说:“太行首始河内,北至幽州,有八陉:第一轵关陉(今河北济源市西北),第二太行陉(今河南沁阳市西北),第三白陉(今河南辉县市西),第四滏口陉(今河北磁县西北),第五井陉(今河北井陉县西),第六飞狐陉(今河北蔚县东南),第七蒲阴陉(今河北易县西北),第八军都陉(今北京昌平西北)。”

今天,八陉依然是出入山西的主要通道。不同的是高速公路和国道已取代了当年的隘路,长龙般的载重卡车拉着煤炭,贴着峭壁鱼贯而行。石家庄通往太原的井陉,是八陉中最主要的通道。著名的娘子关和固关,当道矗立。娘子关前的卵石路,石块被磨得光亮圆滑。而固关内的石板路,则被千年的车轮磨出了道道辙沟,我们在感受岁月沧桑的同时,依然能看清楚当年险峻的地势。所以自古以来,北方草原游牧部落与中原王朝进出山西,加上历代逐鹿中原,太行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依托太行山区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以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出入于太行山和华北平原之间,在抗日战争中留下了精彩传奇的故事。同样依托太行山的天险,为什么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拼杀屡次失败,而共产党和八路军却以劣势装备在太行山站住了脚,让日本人无可奈何?怀着这种好奇,我们踏上了寻访太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