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战国风云(第3/9页)
一逃出来,杨森就将大衣脱下往床上一扔,连说:“笑话,笑话!”
他都没搞清楚自己是怎么败下阵来的,只感到头晕目眩。这次师生之战,学生终于没能赢过老师。除了杨森,当初的那几个同盟者,也早已是败的败,逃的逃,一盘散沙。当时一首民谣这样唱道:“罗心慌,李不忙,逼得杨森赶乡场(即赶集)。”
罗是指罗泽洲,李自然是李家钰,如今都成了难兄难弟。当然最难的还数被迫“赶乡场”的杨森。刘湘把他的万县都给占了,有家难回,不得不抱着脑袋往盟友罗泽洲的防区跑。
跑着跑着,没看到罗泽洲,倒离某诸侯的疆界越来越近。一看,是刘存厚。刘存厚也是八部同盟成员,杨森急忙向他求救,却遭到了拒绝。
刘存厚如今可不再是什么刘皇叔的接班人了,甚至于受其所累,武备系都衰弱到不行。这兄弟大多数时间不过缩在角落里苟延残喘而已,要不然他也不会钻在八部同盟里,跟李家钰这些后生小辈挤在一块了。
刘存厚谁也招惹不起,又眼看着同盟军已经完蛋,他哪里还敢再引火烧身。
杨森气急败坏,说你要不派兵支援,我就全军退到你的驻地里去。
对于彼时的刘存厚来说,外面的世界全是狼,杨森亦是其中一只,而且还是一只眼睛通红、饥不择食的饿狼。放他进来,自己就没得活了。可要派兵,又怕挨刘湘的揍,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取中庸之道:允许杨森经自己的防地过境,然而不得逗留。
刘存厚让开通道,杨森玩命狂奔,跑到了罗泽洲的屋檐下,才总算把一口气给喘匀了。
再看跟随自己的部属,仅剩一万多残败之师了。
在失去原有地盘后,杨森仅靠李家钰、罗泽洲接济维持。由于给养异常困难,士兵每天只能吃两顿稀粥,长年累月穿一套军装,那军装都快给穿烂了,出去了若给根竹棒和破碗,就是活脱脱的乞丐。
士兵纷纷逃亡,杨森连下格杀令,仍不能禁止。
怎么办?穷急之下他想出一招,之后果然没什么人跑了。
外界的人不知究竟,奇怪杨森有何妙法。一打听,原来竟是“脱裤术”:他下令士兵每晚都要把裤子脱下来上交,第二天早上才能发还。
提起这事,杨森还挺得意:“他(指士兵)没穿裤儿,两胯光溜溜地吊起一锤,看他朗格逃嘛!”
大家啼笑皆非,有人打趣,杨森又变得正经起来:“饥军政策,是要有这些办法的,有啥可笑呢?”
其实杨森这么做不光是为了防止士兵逃跑,还有另外一层重要的原因是要保护军服——也就是身上那套破烂不堪的乞丐装,你还别嫌它破,杨森可再也提供不出第二套了。到时穿没了,总不能“两胯光溜溜”地去打仗吧。
转眼到了寒冬,杨森的部队连棉衣都没有,冻得直哆嗦。四川各军看他可怜,发起集体募捐活动,你凑一点,我凑一点,给他寄去棉衣费,才把那年冬天给熬了过去。
出来跑江湖,丢什么都不能丢面子。杨森弱爆了,哪有什么面子可言,这个昔日战神级的人物至此身份大跌,时论将他和李家钰、罗泽洲摆在一起,称为“李罗杨三将”。李、罗在川中只能算二等将领,杨森还排在他们之后,可见其有多么落魄。
在这场被称为“下川东之战”的战役中,刘从云虽未直接参与指挥,但毫无疑问居功至伟,刘湘及其部将都对其佩服到五体投地。
刘湘向以布局谨慎得当著称,通过这次战役的前前后后,他才发现,自己原来漏洞不少。
“下川东之战”前,未听刘从云的话,硬要买军火,黄了。然后,只记得要把军火要回来,没想到调兵备战,差点就惨了。
甚至于在战役临近结束时,刘湘又不小心出了昏招。
在“锦囊”中,刘从云曾特地嘱咐刘湘,让他在对付杨森时尽量适可而止,不要把战线拉得过长,更不必打到万县。因为万县有刘从云所设的传道馆,一方面可以凭借信徒们的力量,迫使已精疲力竭的杨森就范,另一方面也能显示“孔孟道”的“神通广大”。
可是刘湘杀得兴起,收不住了,乘胜把万县也给攻了下来。这下爽是爽了,子弹却快打没了,刘湘的脸色顿时煞白。
万县是杨森的老巢,在老巢被攻占的情况下,他已无退路,如果拼死反击,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幸杨森已经魂飞魄散,早已想不到要发起反击,但刘湘在下川东的处境仍异常危险:一旦诸侯们发现你实际虚弱不堪,连子弹都没了,即便是其中最小的诸侯也能乘机夺取重庆。
又是刘从云的一句话解了困。
战前,刘从云对使者说,“到了明年或者可以取回一些子弹。”这话竟然也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