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喋血行军路(第3/14页)

薛岳心领神会,马上起立说:“第七十二军在此次会战中是完成任务的,平江没有丢。”

蒋介石这才没有继续追问下去。

一二不过三,第三次长沙会战成了王陵基证明自己的绝好机会。他早早就亲率主力从修水出击,先在长沙附近对日军进行球心攻击,再超越追击,以东方截击军总司令的身份,由东向西进行防堵,动作既麻利又漂亮。

可是关键时候,有人失守“街亭”,打乱了他既有的全部步骤。

出征之前,王陵基给韩全朴留了一个师,让他负责看守武宁、修水。没多久,韩全朴传来报告,说对面日伪军增加到一千多人,向他发起进攻,他招架不住,已被迫撤出武宁,还准备再撤出修水。

王陵基一想,日军正在集中力量会攻长沙,武宁、修水一线最多是牵制性质,不可能增加太多兵力啊。

于是他严令韩全朴立即回师反击,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日军敢自投罗网,正好给你一个全部干掉的机会。

发令之后,王陵基又唯恐韩全朴报告属实:第三十集团军的官佐家属及库存粮弹被服,全在修水城内呢,万一城池失守,军心必将崩溃。

为慎重起见,他不得不再抽出两个团,星夜兼程赶赴修水增援。这两个团都是主力部队,其中就包括总部直属团,对东防线实力的影响不言而喻。

两团到达修水后,才得知日军距离修水尚有二十到三十里,而且并没有继续往前突进,只苦了沿途百姓,遭受到很大损失。至于韩全朴,根本拿王陵基的反攻命令当耳旁风,还在拼着命往后逃。

虽然修水无恙,保住了一个“街亭”,但王陵基顾此失彼,另一个“街亭”——东防线被友军联队趁机击破,导致功亏一篑。

王陵基捶胸顿足,恨死了该死的“韩马谡”。

战后,战区长官部传来的情报,让王陵基更加难堪。

情报显示,当时向武宁、修水进犯的日伪军总数不超过四五百人,不足“大嘴”所称数量的一半!

有人辛苦赚钱,有人却在败家。王陵基当即在总部召开营长以上会议,对战役成败进行检讨,让韩全朴仔仔细细地汇报作战经过。

汇报时,大嘴还不肯老实交代,始终闪烁其词,又想靠蒙混侥幸过关。

王陵基大为震怒,彻底失望:多难可以兴邦,多演只能穿帮,我看你连马谡都不如!

他忍不住揭穿了对方老底:“这次失败,你以一师之众,被四五百日伪军打得望风而逃,还不执行总部命令,致使人民遭受重大损失,几乎影响整个战局,你让我如何下台?”

王陵基挥泪斩马谡,不过没有将韩全朴杀头,只是予以免职,将他打发走路了事。

在川军将领中,若以自岸自傲和军事才能而论,王陵基和杨森最为接近。影珠山作战的间隙,杨森还亲率主要幕僚,轻装来到第三十集团军总部,和王陵基进行了会晤。

握手是握手,较劲是较劲。“王老师”虽然屡战屡败,但他心里始终藏着一个励志哥,而且从不认为自己比杨森差到哪里去,要说差,就是部队太差了,被这些大大小小的马谡一拖后腿,有多少力也使不上。

王陵基的第三十集团军一共两军四师,全是乙种军。灵官朝思暮盼,天天做着梦都想把这两个军变成甲种军。为此,他和一班幕僚商讨来商讨去,始终不得要领,最后决定亲自去找陈诚讨个计策。

陈诚不光做过王陵基的上司,从那以后,两人私交也不错。

枣宜会战后期,陈诚被蒋介石紧急任命为第六战区司令官,以抵挡日军的进攻,但襄河河防被突破的速度超过了他布防的速度,未几,宜昌即被日军攻陷。

陈诚原本在蒋系阵营乃至整个国内军界炙手可热,其大名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乃至有“小委员长”之称,但因失守宜昌,声名一下子跌落谷底。

后来陈诚去重庆,正好王陵基也在重庆述职,他就邀了刘航琛等人一起请王陵基吃饭。席间刘航琛喝醉了,谈到宜昌失守,颇有讥讽之意,陈诚当时感觉很是难堪,王陵基立即起身,说:“你们都不了解陈长官(陈诚),我深知陈长官为人的伟大。他这个人勇于负责,凡是遇着险恶局势和他人不敢承担的任务,明知必败,也要为领袖分忧担过。”

王陵基的意思是宜昌换谁都守不住,陈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应该以此对他进行苛责。

王陵基这么说,并不完全是在拍陈诚的马屁。在前线打仗打得越久,他对抗战的艰苦程度越有认识,这哪里是后方这些清谈之客所能想象的呢?

陈诚在武汉会战的问题上曾谅解过王陵基,如今王陵基也很能体谅陈诚的不易和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