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战术
芷江只是湘西的一座小山城,但它在军事上的地理位置却是如此重要,乃至被称为“滇黔门户,全楚咽喉”。
要占领芷江,就必须让东首的雪峰山点头,而在这座山上,早已是重兵云集。
蒋介石的统帅部不能允许再有第二个豫湘桂之败,因此对湘西会战倾全力而至,前后总计集结八个军达十二万人,其中大多数为美械或半美械装备的中央军精锐。
刚刚出任中国陆军总司令的何应钦亲自担纲湘西会战。想当年,他指挥长城抗战,多少人批评战术呆板,只会死守,十多年过去,终于有了证明自己的机会。
大家都一样乐观,在冈村和坂西看来,以往想寻找中国军队的主力都不得,这次你们自动聚一堆,正好来个连锅端。
冈村非常清楚,部队没有战斗力,再高明的指挥官都形同摆设,所以他专门从日本国内调来了第四十七师团,可是这个师团迟迟无法到达战场。
原因就是无论海路还是陆路,在遭到中美空军轰炸后,都已不能正常运输,第四十七师团大部分时间只能靠夜间步行,这样当然走不快。
坂西望眼欲穿,只等来了一个重广三马第一三一联队,其他部队仍在行进中。
再等战机就没了,不如一边打一边等,坂西按下了会战启动键。
1945年4月9日,第一一六师团奉命向雪峰山正面突击推进。
第一一六师团长原为岩永汪,但一个月前已被调回国,继任者为菱田元四郎中将。
菱田和坂西是陆士同学,出征之前,坂西特地来为他送行: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咱兄弟可是田间地头,屋前屋后的感情。
菱田明白了对方的潜台词,小肩膀往上一抬。
第一一六师团是主攻部队,成败至关重要,小弟又初来乍到,岂能不卖力气。
让这两兄弟高兴的是,最初两天的战况称得上一帆风顺,部队在推进中未遇太大阻力。
太好了,继续往雪峰山深处插。
再插,发现战场已不是他们熟悉的战场。
对手操纵的不光有常见的步机枪,还有可以连发的冲锋枪,炮弹也不一样了,那是一种爆炸时声音异常尖厉的特殊炮弹——火箭筒。
湘西前线美械装备的中国官兵
缅北战场被搬到了国内,隐藏在雪峰山深处的是经过美械装备的中国军队。
不是每支经过美械装备的部队都很强,但这支军队足够强,因为他们是王牌中的王牌:“虎部队”第七十四军。
第七十四军在抗战中也吃过亏,第二次长沙会战和常德会战就是例子,但即便是败,也败得绝不寒碜,日军往往必须付出同等甚至更大的代价,这也是“虎部队”令对手胆寒乃至痛恨的一大原因。
在第七十四军中,“虎贲”第五十七师擅守,一个师可以凭城与日军一个军角斗,而“文昌”第五十一师则擅攻,第一一六师团遭遇到的,正是“文昌师”。
“文昌师”师长周志道毕业于黄埔第四期,这个第四期出了很多将才,国民党内依名气高低有张灵甫、胡琏、阙汉骞、葛先才,共产党里还有林彪,可算是人才济济。
周志道名气不大,但是一样很会用兵。
第七十四军尚处于半美械状态,美械配不全,一个连只有三支冲锋枪,到营才有两个火箭筒,但整个师的武器集中起来,火力也已不弱,因此周志道在防守时,非常重视发挥第七十四军的传统绝活,即多角度集中射击:正射、斜射、侧射,让你躲都没地方躲。
传统的就是大家都会的,“文昌师”会,“虎贲师”“榆林师”也会,这个算不得特色。
只有当阵地失守,“文昌师”必须进攻时,周志道才会亮出这个师的看家本领。
他先以迫击炮射击,对日军阵地进行压制破坏,然后再用步兵进行波状攻击。一般步兵进攻时,炮兵都要实行暂停或延伸,但“文昌师”为了确保攻击的猛烈程度,迫击炮却是一刻不停,连方向角度都不变。
这样打法,有时难免误伤自己人,然而即使这样,亦在所不惜。
以进攻疯狂著称的日军此前也未见识过这种打法,称之为“特异战术”。
在“特异战术”面前,第一一六师团伤亡逐渐增大,前进速度也越来越慢,不仅没能攻破守军防线,它的第一〇九联队还被“文昌师”等三个师给夹住了。